(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天灾人祸的纵横交错,让苏丹旷日持久地堕入血腥的矛盾与冲突之中
文|本刊记者 李鹏发自达尔富尔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警告,到2025年,全球近2/3人口将生活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而这可能会导致冲突。没有人怀疑这一推断,至少在苏丹的达尔富尔地区,那已经是血腥的现实。
悲剧根源:贫困与落后
近半个世纪以来,曾是撒哈拉沙漠东部富庶绿洲的达尔富尔,荒漠化日益严重。阿拉伯牧民惯于逐水草而居,因争夺水草资源与当地黑人部落屡屡发生冲突。
随着冲突的不断升级,黑人部落相继组成“苏丹解放运动”和“正义与平等运动”两支武装力量,对付阿拉伯游击队和苏丹政府军。2003年,双方爆发大规模战斗,造成大量平民死亡,更多的人流离失所。
包括潘基文在内,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达尔富尔是因水而起的冲突,悲剧的根源是贫困、落后、欠发展。但西方一些组织认为,这一危机是“种族清洗”。
2008年2月26日,中国特使刘贵今访问南达尔富尔期间,与五个已加入过渡政府的抵抗运动领导人短暂座谈。《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旁观了这次会谈,发现五人中只有两人肤色较黑,三人则肤色较浅。不仅人种上很难区分,从宗教信仰上看,达尔富尔不管是阿拉伯人还是黑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讲的也是阿拉伯语,因此将地区冲突归结为种族问题或是宗教问题,颇为牵强。
不管因何引发战争,达尔富尔危机无疑是苦难苏丹的又一道伤口。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自1956年独立起,就没有真正享受过和平。50多年的历史,有近40年是旷日持久的内战,即苏丹的“南北战争”。两次内战、数次军事政变以及和周边邻国的不睦,致使苏丹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南北冲突:更复杂的问题
事实上,达尔富尔只是苏丹所面临问题的一个方面。在达尔富尔背后,是一个更大的南北冲突的复杂背景。而相对于达尔富尔的利益之争,苏丹的“南北战争”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和宗教冲突。
苏丹的北部以阿拉伯人为主,信奉伊斯兰教,占苏丹总面积大约1/4的南方则是以黑人和土著为主,信奉基督教和原始崇拜。因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差异,南北苏丹矛盾不断激化,导致两次内战。
2005年1月9日,冲突双方签署了“全面和平协议”,达成了分权分财的协议,组建民族团结政府。不过,这一协议并未涉及相关联的达尔富尔冲突。
民族团结政府成立两年多来,南北和平仍显脆弱。在富含石油的阿卜耶伊控制权上尚存争议、南北部发展不平衡,再加上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变数,都有可能影响和平进程的继续。最大的变数还在于,“全面和平协议”规定了6年的南北和平过渡期,2011年过渡期满的时候,南部将举行全民公决,来决定是统一还是独立。
分析人士说,如果南部苏丹最终选择独立,将意味着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版图会变化,伊斯兰的版图发生变化,地缘政治上将带来深远影响——南部苏丹如何处理与北部苏丹的关系?如何处理好邻国的关系?作为内陆国如何发展经济?这一系列的问题,其重要性和复杂性远高于达尔富尔问题。
石油利益:争议的焦点
达尔富尔问题,是因为争夺资源而起冲突。值得玩味的是,南北苏丹的和解却因石油纽带而加强。苏丹总统巴希尔曾经说过,“石油促进了南北和平”。
中国驻苏丹大使馆的一位外交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南部苏丹虽然有丰富的石油,但产业链却掌握在北方手里,南北方因此相互需要,平分石油收入的和平协议让双方都有可接受的稳定收入。南北和平的局面也使苏丹经济近年实现了年均两位数的增长,巨大的石油利益使双方都强调不愿再回到战争。
石油,也正是石油使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靶子”。刘贵今为达尔富尔问题四处奔走斡旋,屡屡被问及的就是中苏石油合作。
刘贵今曾表示,非洲包括苏丹出口的石油,33%卖给了美国,36%卖给了欧盟,只有8.7%卖给了中国,“如果8.7%是掠夺资源,那么33%、36%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刘贵今说:“中国何尝不想在人权制度好、安全的、资源更丰富的国家搞石油,但是好的地方都被你们占了。”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正是中苏的石油合作,使苏丹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石油产品出口国,这恰恰是发达国家不愿意做的。
达尔富尔地区遭受的苦难让人同情,但谁都知道,类似达尔富尔的危机在非洲不是新问题,在许多其他国家,有类似的流血、冲突和人道危机。不幸的是,别的热点问题没有像达尔富尔问题这样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