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峙”误为“对恃”
◆李大新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第32页接连出现“对恃”:“秦军与赵军从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对恃将近三年”,“这种对恃显然对秦不利”。这里的“对恃”当为“对峙”。
峙音zhì,从山,寺声,本义是稳固而高高地立起。“对峙”指相对而立,比如“两峰对峙”;引申指对抗、抗衡,比如“两党对峙”“两军对峙”。上文的意思是说秦军与赵军长期对抗,相持不下,自是“对峙”无疑。
恃音shì,从心,寺声,本义指依赖、依靠。《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怙”与“恃”意思相同,都是指依赖、依靠。含“恃” 的常见词语有:“自恃”,指过分自信而骄傲自满;“有恃无恐”,指因有所依仗而无所顾忌;“恃才傲物”,指依仗自己的才能骄傲自满,慢待他人。
汉语中没有“对恃”这个词语。
范雎是楚国人吗
◆郑 适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第62页说秦昭王是重视人才、礼贤下士的典范,“他为了得到楚国人范睢的强秦计策,在范睢面前五次下跪,成为一段佳话”。
“范睢”无疑是“范雎”的误写。他也并非楚国人,而是魏国人。他最早的政治活动就是从魏国开始的。范雎是位辩士,曾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主张,但没有成功,便回到魏国,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混事。有一次,须贾诬陷范雎把魏国的秘密出卖给了齐国。结果,魏国的宰相魏齐令人用荆条抽打范雎,把他打得肋折齿断,还派人把他扔在厕所里,让宾客轮番往他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
在魏国人郑安平和秦国使者王稽的帮助下,范雎逃到秦国,游说秦昭王成功,在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任秦相,封于应(今河南鲁山东),称应侯 。他任相后在外交上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
范雎其人“每饭之德必赏,眦睚之怨必报”,秦将白起就因与他结怨而被逼死。范雎得势后,曾羞辱须贾,并把魏齐逼得走投无路,最后自杀。
《辞海》等工具书,都说范雎是“战国时魏国人”。范雎是“楚国人”的说法,不知有何依据。
信陵君何曾“买通赵王的妃子”
◆卓 越
魏国的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窃兵符救赵国的故事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孙立群先生在《解读大秦政坛双星》中也提到了这件事:
信陵君解赵国之围,赵国自然感谢他,但是魏国可饶不了他,这是因为他买通赵王宠爱的妃子如姬,偷出兵符,并杀了魏国将领晋鄙,虽然救赵取胜,回国后也难逃国法惩罚,于是他干脆住在赵国,一住就是十年。(第56页)
这里说信陵君“买通赵王宠爱的妃子如姬”,完全弄错了。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派兵大败赵军于长平,又进军围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十万大军去救赵。秦王遣使者威胁魏王:“诸侯有敢救赵国的,待我取了赵国,一定调动兵力先进攻他。”魏王害怕了,叫晋鄙停止进军,暂驻于邺。
赵国使者急忙向信陵君求助。信陵君打算带领门客前往赵国,与赵国共存亡。在他要离开魏国国都大梁的时候,一位隐士建议他请魏王的宠妃如姬到魏王卧室里偷出晋鄙的兵符。信陵君曾为如姬报杀父之仇,如姬果然出手相助。信陵君兵符到手,调动军队解救了赵国。
可见,帮信陵君窃兵符的如姬是魏王的妃子,而不是赵王的。
另外,说信陵君“买通”如姬也并不恰当。买通,指用财物收买别人,使之受利用。被买通者,一定是见利忘义之人。而如姬帮信陵君是知恩图报,其行为是为了“义”,而不是为了“利”。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