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抗震救灾中国媒体不辱使命 向世界报道灾区真相

2008年06月02日 10:20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一名记者在灾区现场。

  第一时间 第一反应

  “要千方百计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这是新闻媒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本能要求,也是尽快向世界报道灾区真相的神圣使命。

  2008年,对于中国、对于中国的新闻媒体,注定都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5月12日14:28,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北京出现震感。

  仅仅17分钟后,14:45,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后相继修订为7.8级、8.0级)

  几乎同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内也是一片忙碌。很快,工作人员经多方求证,确定了震级、震中等关键信息,15:00,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

  对于全国许许多多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正是通过这条电视新闻,了解到一场巨大浩劫的发生,第一次接触到那个令国人痛恸的地名:汶川。这段视频,至今被许多网站挂在首页,作为那个黑色时刻的见证与记录。

  15:0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

  但这仅仅是一场战役的开始。15:05,央视第一次电话连线重庆台记者苟海东,报道重庆遭遇震灾情况;16:4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记者随温家宝总理登上专机,奔赴灾区,并于飞机降落后第一时间,经电波与荧屏,播出温家宝总理在专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将中国领导人抗震救灾的决心展现在世人面前,也令人们意识到灾难的严重程度。19:0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全天24小时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22:00,央视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开始在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同步并机直播。

  第一时间,第一反应,更多的媒体在行动。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中新社……各家中央媒体均在地震当天启动了应急预案。

  “要千方百计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这是新闻媒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本能要求,也是尽快向世界报道灾区真相的神圣使命。汶川地震发生后两个半小时,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第一路记者数十人踏上了奔赴灾区的路途。震后的十数个小时,新华社从总社及各地先后出动了16路记者,分头向灾区中心进发;解放军报紧急从七大战区和军兵种记者站抽调采编人员,赶赴抗震救灾前线;中新社当天组织起以灾区分社记者为主的10余人前方报道组,赶赴灾区……

  没有人能够准确统计出,在5月12日这一天,以及在此后的数天中,全国共有多少名记者紧急赶赴灾区。不过,从灾害发生的那一刻起,中国媒体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捷反应——从电视、广播到报纸、网络,快速、及时的现场报道,形成人们第一时间了解灾区的信息网络,也成为领导层抗震救灾决策的重要参考。正是这些报道,使13亿人乃至全球的目光,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在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那个小小的山地县城。是媒体,搭起了灾区孤岛与世界之间的信息桥梁。

  公开透明 抚平恐慌

  “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只有掌握了信息发布的主动权,才能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导权。”

  向世人呈现一个真实的汶川——灾难面前,中国各大媒体不约而同作出了这样的自觉选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断了正常节目编排,24小时不间断播出抗震救灾实况;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迅即设立抗震救灾特刊,用绝大部分版面刊发救灾新闻;新华社、中新社关于灾情救援的稿件源源不断从前线发回……媒体用镜头、用画面、用文字、用声音跟踪着整个灾情的进展,记录着整个救援的过程。

  媒体实时更新地震伤亡人数,滚动播出最新消息。对地震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决不隐瞒,敞开天窗,阳光运作,民众的知情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

  每个记者都好比一双眼,带着人们去看清现场的真实画面;每个媒体都好比一盏灯,从不同角度照亮明晰灾区的真实情况。正是众多的记者,众多的媒体,给人们营造了一个高度透明的信息空间。

  5月12日当天,人民日报社抗震救灾宣传报道领导小组即确定“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报道方针,为整个抗震救灾宣传定下基调。

  地震发生后,各种谣言也纷至沓来,有人传播,“北京地区晚上10时到12时还会有强震”。不过,媒体的快速反应、权威透明的信息很快驱散谣言,抚平恐慌。

  与此同时,地震专家、专业救援队伍奔赴灾区,救援物资款项火速运往前线,各种募捐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媒体对于救援工作的报道,让人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的坚定决心,更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整个社会的深切关怀。

  “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只有掌握了信息发布的主动权,才能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导权。”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饶洪桥说,自然灾害的新闻中虽然也隐有报道者的价值观和立场等主观性东西,但客观事实是具有普适价值的,对此我们必须做到公开、透明。沙特援助我国的帐篷运到灾区后,解放军官兵仅用了几个小时,就搭建起了几百顶帐篷,解放军报很快把这一事实报道出去,既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解放军雷厉风行的作风,又使援助国感到欣慰。稿件见报后,沙特驻华大使特意对军队表示感谢。

  在交通中断、通讯中断、电力中断的灾区,广播成了那里的人们获得信息的唯一渠道。广播也是受困群众和救援人员获得信息最方便的途径。中国之声是灾区最为熟悉的声音,随处都可以听到。为了让参加抗震救灾部队的广大官兵能够及时迅速地了解外部信息,解放军四总部,向一线部队配发17万台无线电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向灾区人民捐赠了1万台收音机。这些及时、准确的声音,为安抚灾区群众情绪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手机通话受到影响,但灾区很多地方的手机短信仍能正常收发。新华社迅速开通了向四川手机用户免费发送新华短信的业务,覆盖1500万用户,使中央抗震救灾的决策部署和各路救援队伍开赴灾区的重要信息,直抵受灾群众。

  “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最深刻、最漂亮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上,重大突发灾害性报道达到这样的信息公开程度,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事实证明,“全国直播”的震情并不会因传播而变得更加严重,却能因信息的公开透明赢得更多补救的机会。是透明的信息击破了谣言,召唤了民众,凝聚了人心。5月19日至21日,正是在媒体协同下,政府将千万个个体的悲痛升华为国殇,那一刻,默哀中的中国呈现出她最团结的一面。

  [1]  [2]  [下一页]

编辑:吴歆】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日关注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