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抗灾中世界与中国互动:支持与信任,超越国界

2008年05月26日 15:38 来源:《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中国不需要同情,中国需要理解;中国不需要安慰,中国需要支持。……我们知道,一个总理能在两小时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俄新社

  5月19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整个中国,人群静默,汽笛长鸣;3分钟后,许许多多地方响起了久久不散的高呼:“汶川挺住!”“中国加油!”

  相关消息与图像很快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上:紧握的红旗、挥舞的拳头、呐喊的青年……依然是大多数西方人所不熟悉的中国式的情感宣泄,但七天来目睹的那场夺去数万条生命的大灾难和涉及数亿人的大救援,让他们中的许多人第一次对中国人、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有了全新的理解。

  只是这理解的过程来得如此惨痛——假如可以选择,也许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保住这些离去的人的生命,哪怕继续被误解。

  一切已经无法选择。但是,那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爱,让中国人动容。

  5月12日,救助与被救助

  5月12日14时28分,都江堰的一所国际学校里,来自美国的老师沃克正像往常一样为班上的中国学生讲课,突然教室剧烈摇晃起来,他立刻带着学生们冲出教室。

  此刻,沃克的妻子和四个孩子都在家里,年纪最小的才19天。他的妻子在极度惊恐中一个人连拉带抱,领着孩子们奔往安全地带……幸运的是,4个孩子都没有受到伤害。

  然而和所有的地震幸存者一样,沃克一家在含泪相聚后面对的是余震不断、无家可归、断水断粮的窘迫境地,年幼的孩子尤其饥寒难耐,所幸他的中国同事及时提供了各方面的帮助,让一家人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就像沃克帮助中国学生度过最危险的时刻一样。

  同样在这一天遭遇生死考验的,还有德国的登山爱好者者波格拉·巴拉库斯。地震发生的一刻,巴拉库斯的车子正经过汶川山区的一座桥,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堵死了车子的前后道路,“好像是来到了地狱……如果车子快10秒,我们肯定都没命了。”

  巴拉库斯只能徒步走到不远处的村子里去。这个小村庄到处房屋倒塌,与外界一切联系断绝,然而村民们还是为巴拉库斯和他的同伴提供了水和食物,直到三天后救援队伍赶到。

  “能活着出来是一个奇迹,我要感谢那里的每一个人,他们救了我的命。”巴拉库斯说。

  在这次地震中,和巴拉库斯一样先得到受灾群众的接济、随后被救援部队救出的外国游客还有数十名。英国游客潘妮·爱德华告诉记者,她不会忘记在自己最寒冷的时候,一位老乡请她吃的那顿热腾腾的饺子,“回到英国后,我们希望能做更多的事情来帮助地震灾区。”

  5月13日,报道与被报道

  就在劫后余生的巴拉库斯们被困灾区、期盼离开的同一时间,他们的一些同胞正从不同的地方奔赴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最早到达的是来自世界各大媒体的记者,5月13日凌晨,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贾米勒·安德里尼就来到了都江堰的聚源中学,他震惊地听到不断响起的鞭炮和哭喊——在每挖出一具孩子的尸体之后。

  就像国内的地震报道一样,被埋在废墟里的孩子,成为此后国外媒体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焦点。在那些幼小的生命外,废墟外“伤痛欲绝”的父母、废墟上“彻夜疯狂工作”的救援队伍,以及面对废墟时“如果你现在看见他的样子,你马上就会流泪”的中国国家领导人,都让看到报道的海外受众为之动容。

  在某西方电视媒体的报道里,一名失去了父母、妻子与两个孩子却依然坚持指挥救援的年轻书记引起了很多美国人的注意,他们在该电视台的网站留言:

  “上帝保佑这个男人。我的祈祷将伴随受灾的中国人民渡过这个灾难。”

  “无怪乎他们是一个超级大国。你能在世界别的地方找到这样的13亿人么?”

  报道与留言很快引起了国内媒体注意,一些网民开始用“转变态度”和“客观”来评价这家西方电视媒体的这次报道。

  5月14日,日本共同社的3名记者进入北川县,成为最早到达重灾区的外国媒体之一,他们看到了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县城,而不断发生的余震依然在威胁着幸存者的生命,这一切很快通过文字与图片传回日本,让无数同为地震受害者的日本人感同身受。

  这一天,在日本的各大电视台,头条都是来自汶川的地震新闻。不久后,荧幕上开始公布捐款电话,并不停地滚动播出捐款消息。在东京街头,出现了这样一些女孩,她们手捧募捐箱,不断向路人躬身行礼,箱体上写着“汶川”字样。同一天,日航公司宣布,将无偿运输送往中国灾区的救援物资,并给前往灾区的民间援助人士提供免费机票。

  事实上,此时,来自民间的外国志愿者们已经到达灾区。5月14日,在灾情严重的北川地区,至少已有16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投入到救援工作中,他们和中国志愿者们一道运物资、抬担架,和中国医生一起抢救伤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甚至有着地道的中国名字:孙柏安、牧勇士、郭爱德……

  通过新闻、图片与博客,这些名字在中国迅速传播。而更多的中国人则通过电视荧幕记住了一个从北京赶到成都的黑人姑娘,她用不大熟练的中文告诉别人:“我是中国人,我是来帮助家人的。”

  5月16日,感动与被感动

  在民间志愿者之后进入灾区的外国人,是由政府派遣的专业救援队。5月15日,中国政府宣布同意外国救援队入境抢险,16日下午,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和新加坡的4支专业救援队抵达成都。

  4支队伍分头奔赴青川、绵竹、什邡等重灾区。17日21时16分,俄罗斯救援队在都江堰管理局第二工作区成功救出一名被困在地下室与一楼之间长达127小时的妇女。

  当守候的记者们冲上去拍摄幸存者被救出的画面时,一名俄罗斯救援队员一手阻止他们拍照,另一只手帮幸存者挡住了眼睛——她在黑暗中呆了太久,双眼无法承受闪光灯的刺激。

  正是这个细节动作,成为许多中国人对俄罗斯救援队的最深的感动所在。

  关于外国救援队,在中国网民中广为流传的一幅照片是关于一次默哀——同样是5月17日,在经过16小时的搜救后,日本救援队在青川县乔庄镇一处废墟里挖掘出了两位遇难者的尸体,面对这位27岁的母亲和她怀里两个月大的孩子,日本队员列队致哀。

  虽然对于日本救援队来说,向遇难者遗体默哀只是惯例,但他们庄重的队列、哀伤的表情还是打动了无数国人,有人在博客里写下了这样的话,“以泪洗面的日子已经过了五天,但此刻,我的热泪开始为日本国际救助队而流。”

  这种感动很快被敏感的日本媒体察觉,在他们发回国内的报道里写道:“日本在四川地震的时候派遣了国际紧急支援队后,中国对日的看法有了改善。在重庆不断有市民向日本总领事馆打电话致以感谢,很多爱国青年也在论坛里写满了‘谢谢’。中国各地铺满了好意的报导,说要‘学习日本’的评论也不少。”

  在北京大学留学生加藤嘉一则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到目前为止,我的手机里至少接收到了100条以上的短信,都是中国朋友发给我,表示感谢日本援助的。事实上,并不是我个人给予的援助,我却作为一个载体收到了这样的感谢,我想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他的语气里流动的同样是感动。

  5月19日,哀悼与被哀悼

  为了哀悼汶川大地震的死难者,5月18日,国务院宣布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刚刚经历过3天沉痛追思的国人也许并不清楚,举行哀悼活动的并不仅仅是中国,来悼念地震死难者的也绝不仅仅是华人与政要。

  5月18日下午,在巴黎塞纳河边,一场由中国留学生和法国友好人士共同发起的活动吸引了许多巴黎人的注意,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养女英瑶·特拉塞尔亲自抱起募捐箱走向他们募捐,夜色里,狂风中摇曳的蜡烛和深情的诗朗诵让现场哭声一片。

  5月19日同样是秘鲁的全国哀悼日。此前秘鲁政府宣布,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在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者——这是秘鲁第一次为外国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19日当天,秘鲁总统加西亚来到中国驻秘鲁大使馆吊唁,他说,中国的伤痛他感同身受,将发动国内所有机构和企业向中国伸出援手,他希望中国人知道,“在地球的另一头,还有一个兄弟国家。”

  [1]  [2]  [下一页]

编辑:李洋】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