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改革“师从”中国?
随着众多改革措施的展开,有西方媒体评论,古巴改革有很多地方具有“中国因素”,其中之一体现在交通上。
多西是一名百货公司的职员,每天上班都要坐公交车。在他看来,改革的最大好处是告别了“骆驼巴士”。上世纪90年代初,为节约能源,古巴改装了一些公交车,将铁皮车厢焊接在一起做车身,用货车车头牵引,两边高、中间低,人称“骆驼巴士”。“骆驼”能搭很多乘客,车费也很低。但车子破旧,行驶颠簸,噪音很大。 劳尔上台后着力改善交通硬件。4月开始,“骆驼巴士”被崭新的中国产公交车代替。未来5年中,古巴政府还将投入200万美元用于改善公共交通。
“速度快,空间大,坐着舒服,公交车上还放着音乐,一路上多享受呀。”多西语气轻快,“我们感谢中国的帮助,我们用的很多家电都是中国产的,中国和古巴从来都是一家人。”
“自家人”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也深深地触动了劳尔。1997年,他首次访华,游历多处,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经验;回国后还邀请访华时陪同的中国官员到古巴访问,为党政军干部作报告。2005年,他再次访华,更加详细考察中国的改革措施,在古巴设立专门部门,研究中国经验。古巴一些经济专家甚至建议“改革完全效法中国”。
不过,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徐世澄并不认为古巴在“照搬照抄中国经验”。虽然古巴一些改革措施与中国改革初期的思路近似,但两国在国情、经济状况、所处国际环境等方面差别很大,这都决定了古巴不能照搬中国模式。“古巴改革是在学习世界其他国家改革经验后,从国情出发,走自我发展道路的大胆尝试。改革顺应民意,并没有引发社会动荡,体现了领导者的政治智慧,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期望。”
徐世澄指出,劳尔新政,先易后难,是“循序渐进的、缓慢的”改革。古巴领导人认为可以利用“市场因素”发展经济,而非完全实行市场经济;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强调公平和平均、全民“共同富裕”,并没有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