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增强全球威慑力
在试验计划屡屡受挫的情况下,印度为什么反而加快了导弹的发展进度呢?从印度的外部和自身情况来看,这有着深刻的原因。
为改变核武器原始状况,在核武器运载工具方面取得突破,印度急于提高导弹武器技术水平。
印度从“大地”导弹到“烈火-1”导弹一直没有摆脱液体燃料发动机,这使其导弹体积较大、不易机动,而且发射前加注燃料的准备时间过长,直到“烈火-2”才发展为全固体燃料发动机。这一技术过渡非常漫长,导致印度导弹发展十分缓慢。射程2000公里的“烈火-2”1999年3月试射成功,到2007年4月试射射程3500公里的“烈火-3”,几乎用了整整8年的时间。
此外,2002年4月,印度浦那固体火箭推进燃料生产车间发生了爆炸,2名科学家和4名工人当场死亡,另有4人受伤。2004年2月下旬,设在印度萨提什·达万航天中心附近的一座火箭助推剂加工厂再次发生事故,9人死亡,厂房被毁。
这些都表明印度导弹技术并不成熟,急需掌握新的导弹武器技术,这成了印度近来频射导弹的重要技术动因。
同时,努力要证明其大国地位也是印度急于发展导弹的推动力。从1990年开始,印度打破了原有的经济模式,转而采取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由于成功复制了美国的硅谷经验,印度迅速跻身于高科技国家之列。特别是2004年大选后,重新上台的国大党政府力图经济改革,并将中国作为了追赶目标。
而身为火箭专家的印度前总统卡拉姆把航天和导弹发展作为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先导,在其主持下,印度以美俄等军事大国为榜样,启动了远程导弹、核潜艇和反导防御等多项战略武器发展计划。近年来,经过初期发展,印度的诸多导弹计划已经进入试验阶段。可见,印度导弹武器的发展和试射,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经济发展和政治目标的影响。
从印度试射的各种导弹的性能来看,其威慑意图似乎已经超出了地区范围,而体现为对增强全球威慑能力的追求。
例如,在其对“烈火-3”的宣传中,新德里电视台特意给出了一张射程覆盖范围图,其中将北京和上海等中国大中城市标注了出来。印度媒体在谈到战略导弹核潜艇发展时还曾提到,印度核潜艇不仅可以潜射导弹威慑亚太,还可潜航至世界其他海域,对任何对手进行远程战略威慑,这能够极大地增强印度在国际上的军事影响力。
不久前,美国与印度签订了核合作条约,这使印度于1998年核试验后被国际社会孤立的状态得以改善,而美国则希望印度成为亚洲地区的一个支点并起到制衡其他地区大国的作用。
据印度国防部官员透露,美印两国曾进行磋商,美国以允许印度进行导弹试射为条件,换取印度暂停核试验,这与美国对朝鲜核问题的激烈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印度也正是因为看清了美国双重标准的本质,才敢频繁试射导弹。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
印度的国防科研一直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牵头,该组织现已拥有51个大型实验室、5000多名高级科学家以及2500名其他科学、技术、维护人员。印度的传奇总统卡拉姆就曾是这一组织的领导人,它一直被认为是全印度的精英人才所在地。
但是近年来,该组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06年“烈火-3”试射失败后,《印度斯坦时报》刊发了一组题为“印度科学的衰落”的文章,在与中国和日本等国家进行比较之后,文章对印度科研机制进行了抨击。此后更有媒体开始揭露DRDO在导弹武器发展中的种种失败。这一切都成为了印度国内科研组织发展导弹武器的压力,也成了印度近来频频试射导弹的一个非理性动因。(戴艳莉 李文胜)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