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推行"闪电式"改革 劳尔执政以中国为师(图)(4)
2008年04月08日 16:42 来源:央视国际
发表评论
艰难的改革尝试
1993年起,劳尔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劳尔提出,“大豆和大炮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当年7月,政府允许私人持有美元,美元在古巴事实上可自由流通。同年9月通过第141号法令,允许个体从事135种职业,其中大部分是服务业。从业人数曾达40万户。政府曾尝试放开个体农户经营。
尽管成效喜人,这些措施却都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2004年11月8日,古巴政府禁止美元流通,实行外汇券制度,1美元只能兑换0.8元外汇券或20比索。这项政策对数百万古巴人造成了消极影响。有没有办法搞到外汇券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生活,这引起了不满。但是菲德尔去年7月还是再度批评了使用美元的做法。他认为,在古巴国内使用美元会“造成不平等和特权”。
个体户数量也因为政策逐年收紧而减少到目前的10多万户。例如,古巴的私人餐馆不得雇人,每家餐馆最多能摆3张桌子容纳12名顾客。农业方面,时至今日,全国仍有50%的可耕地未被充分利用或者撂荒。
2002年年中,古巴政府又开始有限度地调整政策,侧重扶持创汇产业。今天古巴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生物医药和劳务出口(主要是外派医生和教师),例如古巴向委内瑞拉派遣了两万名医疗技术人员。如今每年到古巴游客已达200万。2007年服务业为古巴GDP增长贡献了69.3%!到2006年古巴总体上走出了经济困境。
但2007年古巴的GDP仍只有510亿美元,尚未达到1989年的水平。
古巴主要供应品的情况
大米 每月6 磅
面包(80 克/个) 每天1 个
植物油 每月半磅
鸡蛋 每月7 个
盐 每月约 28 克
肥皂 每两月 1块
反应复杂
人民如何看待改革?
平等会是一个问题吗?
民众将信将疑
自2006年7月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大庭广众下摔倒,劳尔就逐渐接掌大权,并开始独立作出决定。而此前,菲德尔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定夺。
外界普遍看好劳尔,并把这场改革视为卡斯特罗兄弟俩不同性格的流露。通常认为劳尔更为务实,而菲德尔更看重意识形态标准。跟哥哥正好相反,劳尔不喜欢长篇大论,也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天赋。实际上,劳尔喜欢热闹、爱开玩笑。据说有一次,劳尔在聆听了一位下属的报告后,曾开玩笑说:“你的报告很好!不过,要是报告中有一个字不实,我就把你一劈两半。”
然而,古巴民众对于劳尔的“转正”却心态复杂。普通民众对劳尔的能力还是有怀疑。毕竟,90年代的那些改革尝试不就无疾而终了吗?
2月底,在接受西方记者采访时,哈瓦那的不少市民或者表示怀疑。30岁的何塞是一位仓库管理员。他表示,还看不出什么变化,“那兄弟俩的想法是一样的”。国营出租车公司的退休司机阿尔贝托则说:“他(指劳尔)讲的跟那些老生常谈差得不多。所说的和所做的之间总是有条沟。”
也不是没有担忧。一些古巴人担心哪怕是这些微小的举措也会扩大工薪阶层和搞得到美元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不过劳尔希望改革会消除这种矛盾。
改革政策激励人心
自3月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算是对上述担心的积极回应。而这确实收到了振奋人心的效果。4月1日,在放开电子产品购买限制的第一天,哈瓦那的电器商店都人满为患,店门口排起了长龙。其实大多数人都掏不出钱来买那些DVD、电动自行车等奢侈品,但他们想来看看。“我就是想来看看。我每个月只有200比索的退休工资,”一位70多岁的老年妇女说。哈瓦那的一家电器商店当天就售出了100余台日本产DVD。现在,古巴人每个月的工资有四分之三花在食物上。
人们对农业方面的新措施也赞不绝口。德·马查多以前以前种的庄稼只能自己吃。他表示,新政策肯定私人农场对他是一个鼓励,他打算提高产量。大约25万个体农户第一次能够从国营商店购买所需的农用物资,比如锄头、马缰、镰刀等等。从前可是连一把铁锹也不可能得到。政府定购价格也提高了,比如牛奶现在能卖到1夸脱2.5比索,原先的定价仅为1夸脱1比索。要知道,1比索仅相当于5美分。
还有古巴民众读出了当中的政治含义。43岁的工程师阿尔弗雷多·罗第内斯说:“这些措施主要还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经济性的。”他认为这些措施主要是要刺激人们对改革的兴趣。他期望更多的变化,“人们更想知道得到这些自由后能干什么。”
然而,劳尔面对的最大问题还是如何改造整个计划体制建立自由市场。正如进口专员胡安所说:“劳尔想让全国更有效率,并给工作更多激励,因为在古巴真是无人工作。可你怎么才能让习惯了游手好闲的人努力工作呢?这才是关键。”确实如此,到过古巴的外国人都发现,哈瓦那市民生活虽然清苦却算得上悠闲。晚饭后人们会在酒吧呆到凌晨三点才回家睡觉。
[上一页] [1] [2] [3] [4]
【编辑: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