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环球》杂志,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刊许可。)
羽翼渐丰的俄罗斯企业已不满足在国内打拼,开始向海外扩展,它们拥有的实力、富于冒险的精神和志在必得的气势,使其在与国外同行的竞争中频频取胜,收购旋风从周边的独联体和东欧国家一直刮到美洲、非洲。
在梅德韦杰夫当选俄罗斯新总统之前,他在对俄商界所发表的讲话中承诺,克里姆林宫支持企业寻求海外并购,“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大多数强国都参与进来了。它们中有很多都表现积极。我们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在梅德韦杰夫讲话后,俄罗斯经济学家也站了出来,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危机使多数资产大幅贬值,现在实施海外并购恰逢时机,“有钱就能够买到好东西”。
2月7日,俄罗斯工商界自发成立了合作与投资国际委员会,为企业家走向海外搭建平台。据传俄政府将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为俄罗斯商人海外投资铺平道路。还有人建议利用国家主权基金或国家开发银行的力量来进行海外并购。俄罗斯媒体诙谐地描绘说,“梅德韦杰夫一声令下,生意人就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出征了”。
俄罗斯资本走向世界
俄罗斯商人曾经被西方人嘲笑是“满身土气的暴发户”,而近些年来,他们在全球并购风潮中的表现令人刮目。
俄罗斯企业海外并购和投资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私人资本流向海外是为了避开国内动荡,保全个人财产。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商人开始了全方位的海外扩张,涉足能源、冶金、通信、商业、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经济学界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俄罗斯的大公司为了其自身的发展,为了融入世界经济,保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然要向海外投资,兼并同行,开拓市场,成为有实力的跨国公司,以巩固自己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据有关机构的报告,近年来俄企业在境外资产的数量正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长,25家俄罗斯大企业拥有的境外资产已经达到600亿美元,在国外的雇员人数已经超过13万人。据统计,1990年~2005年俄罗斯在海外投资总额超过1200亿美元。2006年俄罗斯的对外直接投资为230亿美元,而2007年则猛增一倍,达到478亿美元,甚至高于外国对俄罗斯当年的直接投资(471亿美元)。
哪里可以赚钱、哪里有发展的空间,俄罗斯商人就带着钱包走向哪里。在俄罗斯媒体上,天天可以看到有关俄公司海外并购的计划和进展,涉及房地产业、通信业、商业、加工业、制造业等众多行业,如列诺瓦钻石公司进军南非、玛格尼特铁矿公司拓疆巴基斯坦、“系统”电信公司进军捷克和印度、阿尔法集团进军土耳其,等等。
两大主力军团
能源军团和冶金军团是俄罗斯资本出征大军中的两大主力。
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其天然气和电力一直为国家所控制,而石油业私有化程度较高。经过多年整合,几家大石油公司几乎控制了其国内市场。可以说,能源公司是率先走出国门的俄罗斯企业。
起初,俄罗斯能源企业利用资金和地理优势在独联体和东欧地区大举收购同行业及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尽管一些国家担心受控于俄罗斯,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抵抗,但是这一地区的许多企业陷入困境,资金匮乏,急需投资,不得不向俄罗斯公司出售部分股份。
俄罗斯的石油公司控制了乌克兰的大部分炼油厂,俄电力公司占领了白俄罗斯30%的市场份额,俄天然气公司控制了立陶宛天然气配送公司34%的股权。俄罗斯商人几乎控制了格鲁吉亚的天然气供应、电力供应。亚美尼亚连核电站都交给俄罗斯人管理,所收电费用于偿还对俄债务。
就在俄罗斯能源企业长袖挥舞的同时,俄罗斯人在2006年见证了一件令人瞩目的经济大事:俄冶金和采矿业的海外投资额首次超过了石油天然气工业。
俄罗斯冶金业从2002年起大规模向海外投资,投资主要集中于美国、非洲、澳大利亚等原料产地或销售地区。
通过海外并购,俄罗斯公司打入了对其封闭的市场。如俄北方钢铁厂热衷在北美、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进行收购,认为北美和欧洲是“非常强劲和稳定的市场”,存在提高效率和提高价值的可能性,亚洲和拉美的经济增长率很高,拉美还具有生产成本低的特点。最近该公司又盯上了利润更高的黄金产业,提出向“黄金进军”的口号。
2008年2月15日,俄北方钢铁公司宣布拥有爱尔兰凯尔特资源集团100%的股权,耗资1.62亿英镑,经历一年多的周折,就是为了占有这家爱尔兰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两处金矿和一处钼矿。
政府支持海外并购
上个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府对外海投资基本持否定态度。由于国内企业缺乏投资资金,政府设置种种障碍阻止资金外流,将海外投资称为“资本外逃”。
然而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大趋势,不仅对经济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对内政和外交也产生着直接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加强,俄罗斯政府改变了态度,大公司的海外收购逐渐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国有公司的海外扩张对俄罗斯的经济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白俄罗斯天然气管道是俄罗斯对西欧出口天然气的必经之路,早在2002年俄罗斯就想购买白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公司的控股权,俄方出价6亿美元,但是白方要价25亿美元,双方差价太大,此项收购案搁浅。后来两国因能源出口频发争端,俄罗斯政府终下决心以重金拿下这条管道的一半股权。2006年12月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同意以25亿美元的高价,购买白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公司50%的股权。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2005年普京就曾帮助俄罗斯阿尔法公司花16亿美元购买土耳其最大的移动通信商Turkcell13.22%的股权。普京向土耳其总理表示,阿尔法公司打算向土耳其通信业投资30亿美元,希望“得到政治上的担保”。2006年,普京说服法国和德国领导人不要阻挠俄罗斯外贸银行购买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EADS)5%的股权。俄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收购的意图是希望利用西方的技术改造俄罗斯民用航空技术。
最近,梅德韦杰夫在工商界的一个重要会议上表示,希望通过收购外国企业来帮助本国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开发新市场。他说,现阶段,俄罗斯企业的技术改造主要靠进口技术设备,而将来的目标是,减少这种技术依赖性。除了发展本国企业和向本国企业投资以外,就是购买外国企业或者参股外国企业。
“俄罗斯人来了”
当然,提着鼓鼓钱袋子将市场搅得风生水起的俄罗斯公司并非总能受到欢迎。
仅2006年,俄罗斯公司海外收购受阻案例就达13起,涉及500亿美元的并购计划搁浅,多数原因是出于政治因素。
例如,由于欧洲官员的抵制,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没能进入欧洲的天然气零售市场。俄罗斯人购买瑞士Sulzer机械制造公司的行动令当地媒体反感,呼吁国家机构检查这个并购案。俄外贸银行2006年夏天收购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后,尽管一再表示,不再增加自己的股权,可欧洲人十分紧张,欧洲媒体一连几个月都在炒作“俄罗斯人要吞并”该公司的话题。
美国对俄罗斯资本扩张的警惕度也相当高。在最近美国参议院举行的听证会上,美国人对俄罗斯、中国和欧佩克国家的金融能力增长表示担心,认为这些国家可以利用金融杠杆来达到政治目的,特别是利用能源公司达到政治目的。
看来,一贯自视清高的西方企业,也不敢忽视这些曾被他们称为“暴发户”的俄罗斯人对他们所形成的压力。但是,俄罗斯企业的并购攻势所依靠的正是原来西方颇为自得并惯于使用的资本力量,因此,除了凭借实力与俄罗斯企业在并购战中一决高低外,似乎也别无他法。如果选择利用政治手段来对付这股并购攻势的话,西方国家可能要冒破坏现行世界贸易规则的危险。
2007年俄罗斯最“牛”的海外收购案
2007年,俄罗斯数额最大且竞争最激烈的并购案是该国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斥资64亿美元并购加拿大莱昂矿业国际公司。
此前,生产镍和铜的莱昂矿业国际公司与一家瑞士公司已达成并购协议,但由于俄罗斯人的搅局,莱昂公司股价从每股18.5加元直线上升,瑞士公司最后报价为每股25加元,而俄方抬高到27.5加元成交。
2007年3月,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还收购了美国OM集团旗下的镍资产;该公司还以11.6亿美元收购了国际黄金开采公司部分股权,并控股了美国惟一的钯生产商Stillwater Mining。
这些并购活动,使该公司2007年产量增长21%。目前,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是全球上最大的镍和钯的生产商,还是铂、铜和钴的主要生产者。
2008年初,又传来消息,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准备向德国铜生产商北德精炼公司发出每股35欧元的收购要约。这家德国公司是欧洲最大的铜加工企业。(记者/熊伊眉)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