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影视作品,大家表扬明星,表扬导演,惟独没有编剧的份;可是,一旦出现烂片,第一个被骂的却往往是编剧。编剧的地位,往往不太受重视。当奥斯卡刚刚摆平好莱坞编剧罢工所造成的影响之时,一场由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主办的“2008编剧维权大会”在北京召开,程青松、石康、王海鸰、王宛平等90多名影视编剧针对当下编剧权益受到侵害、稿费被拖欠等现状联名发布了维权声明,让一向并不惹人注目的荧幕后的英雄们走到了台前。用他们的话来说:编剧不发威,你以为是病猫?
不过,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还未收到公开信;百花奖秘书长康健民表示,百花奖暂时不会考虑增设“改编剧本奖”。
现状
从业人员两万多 成熟编剧却很少
重庆电视台制片人刘岗告诉记者,从做影碟开始,他现在已经投拍了多部电视剧。在经过了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他逐渐熟悉了编剧行业的“潜规则”。他认为,现在做影视的人一般都会物色有点名气的编剧,然后在其他地方寻找有经验的枪手操刀。但是,刘岗依然感叹,现在顶用的编剧太少,老编剧年龄大了观念落后,新编剧又没有生活历练。
记者从其他几位制片人口中也能感受到这种情况,据从事影视教育的张渝民分析,现在培养专业编剧的院校比较少,每年的毕业生不过几百人,专业编剧大多是从作家队伍转行而来的。据统计,内地从事编剧行业的有两万多人,但是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成熟编剧非常少,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入不敷出,劳动和收入的反差很大。
地位
完全服从制片人 根本没有话语权
《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编剧陈枰谈到,几乎所有编剧签订的合同里都会写进霸王条款“直到改到制片人满意为止”,让人感到颇为震惊。作为影视戏剧故事的创作者,编剧对自己的作品没有话语权,上至制片人、导演,下至演员乃至发盒饭的场工,都有可能对剧本指手画脚,有的演员还为改了剧本的对白而洋洋自得。
作为圈内大腕编剧,创作了《牵手》、《中国式离婚》剧本的王海认为:“制片人决定生杀大权,所以编剧基本上是忍气吞声。一是呕心沥血、熬战无数夜晚终于把剧本写完,但对方突然决定不拍了,你的几十万字顿时成为一堆废纸;二是终于拍了,但是被改得面目全非,编剧的尊严就是拿来蹂躏的。”
待遇
编剧也分好多级 最惨需要父母养
国内的编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在2万元至6万元的编剧(编剧的收入是按照每集计算)少之又少,他们可以说是编剧中的凤头,这个价格甚至超过很多国内的二流明星,敢和一线明星叫板。他们的不菲身价决定了老板对他们很重视,主要是名气大,质量又有保证。
在编剧界有很多“枪手”,但是“枪手”的价格却不一样,他们也被分成好几个等级。初出茅庐的“小枪手”稿酬不过两三千元,有些人甚至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说到这个,编剧石康对此大倒苦水,表示中国的编剧行业是一个“垃圾行业”,甚至不如捡垃圾有希望。“捡垃圾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而培养一个编剧的教育成本很高。出来以后还有很艰难的几年时间在挫败与黑暗中,直到写成第一部戏。很多编剧没有收入,甚至要靠朋友接济、父母养。”
心愿
为我署名,帮我维权
记者采访了不少内地编剧,问到他们的心愿,毫无例外的都是两点:署名,维权。
《突出重围》的编剧柳建伟在最新的一部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里,要用遥控器的暂停,才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参与剧本创作的编剧,在作品问世后却得不到署名权的现象,在影视界屡见不鲜。著名编剧程青松表示,版权侵权已经成为编剧行业中的普遍情况,然而并没有什么编剧出来打官司、讨公道:“大家都觉得自己算是斯文人,觉得不好意思。”海岩表示:“上世纪80年代时,广电总局对电视剧的字幕有个很详细的规定,先打什么人后打什么人。如今,制片方在打字幕时很随意,想把编剧打在哪就打在哪。”
说到维权,《金婚》编剧王宛平表示,去年初参加编剧自发组织的维权活动,参加会议的二三十人,最后签名的也不过三十人左右,而且许多人还顾虑重重,生怕签名后被资方记恨,“而今年这次维权活动参加人数多,且社会各方也关注,不知道是否与美国编剧罢工有关”。石康则干脆地表示,编剧向制片方维权成功的可能性为零:“中国不缺人,最不缺的就是码字的,对制片方来说他不缺少干活的,你不写总有人来写。”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