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环球》杂志,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刊许可。)
在全球广袤的海底世界,目前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北冰洋深处的那一片引得多方垂涎的神秘海床。
如果俄罗斯计划2009年再次向联合国提交延伸其大陆架的申请,那么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几个月前的那幕“多米诺骨牌”闹剧或许会重演:俄罗斯潜入北极海底“插旗”,美国破冰船驶往北极海底测绘,加拿大在北极举行海空联合军演,丹麦科考小组到北极收集地质数据,挪威学者抵达海克尔海岭“寻找微生物”……
就这样,一点点全球变暖的触动,让自恐龙时期便保存完好的资源和有利可图的航道闯进了人们的梦想,可各国争夺的,却在洋面之下。更耐人寻味的是,在温室效应“入侵”政治之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曾被束之高阁几十载,而如今,那些想赶在世界被气温改变之前率先“染指”北极的国家,却将它奉为圭臬。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可以在批准《公约》的十年内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申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外区域的海底开发权,但前提是,必须在地质上证明所申领区域是本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
对于1994年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俄罗斯来说,2008年不容错过。因其2001年提交的申请已被驳回,按照“游戏规则”,若不想放弃,俄罗斯必须最晚于2009年再次公关。从法律上看,公然“插旗”并无实际意义,但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俄科考队下潜北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是西伯利亚大陆架的自然延伸。
这条蛇形海底山脉呈弧形环绕在地球最北端,一头指向俄罗斯,另一头则伸向加拿大和丹麦的格陵兰岛。于是,在莫斯科的刺激下,环北冰洋国家突然开始对这片区域分外眼红。
“北极-2007”科考行动之后,俄海洋地质和矿产资源研究所评估道,“很有希望将本国大陆架延伸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区域,增加1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尽管加拿大和丹麦分别可在2013年和2014年以前提交反诉,但两国正在抓紧引爆炸药绘制海底地图。挪威也在2006年递交了申请。
与俄罗斯相比,美国可谓“有冤无处伸”。华盛顿至今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可能对北极提出任何主权要求。不过2007年10月31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会议,以17票赞成、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议案,建议参议院同意美国加入“海洋宪法”。在这个背景下,此前两个月美国“希利”号破冰船驶往阿拉斯加北部绘制海底地图,无疑是为了应对将来《公约》有可能获得批准的情况。
美国国务卿法律顾问约翰·贝林杰对《今日美国》报说:“美国可能会提出申请,要求获得阿拉斯加沿岸地区向北冰洋延伸600海里的岸基区拥有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岸研究办公室主任巴纳姆则表示,“掌握的数据越精确,主动权就越大。”
自2003年以来,包括“希利”号的测绘,美国一直在对距离门捷列夫海岭不远的楚科奇高原北部海底进行考察,希望得出该地区属于美国大陆架的结论。而这里正是俄罗斯急于收回的“北极三角地带”。对此,美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卢格态度坚决,“必须阻止俄罗斯将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地区据为己有。”
显而易见,如今北极地区已然布满了相互重叠的领土声明。除了美、俄的楚科奇争端,俄、加、丹在罗蒙诺索夫海岭互不相让,俄、挪就巴伦支海存在分歧,加、丹更是在汉斯岛归属问题上斗争了数十年。
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内,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工作会异常忙乱,因为许多国家将提交申请,但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是:委员会不能对一个以上国家提出主权要求的地域做出裁决,这些国家必须自己来解决领土争端。
悲观主义者认为,一种可能的结果是,几个月前的北极闹剧将会愈演愈烈,甚至扩展到其他海域。这些关于海洋及海底利益的冲突,今后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在各个委员会、法庭和仲裁听证会上将发生激烈的唇枪舌剑,甚至引发“冷战”式的僵局。
乐观主义者则从历史中看到了希望:以前各国在此类问题上不是进行过合作吗?法国、冰岛、西班牙和英国都声称对比斯开湾近海沙洲拥有主权,但它们决定联合提交申请,然后再对它进行划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对塔斯曼海的部分区域声称拥有主权,但它们在提交各自的申请前相互做出了让步。
有人揣度,“如果俄罗斯真想为难其他国家,它不会将破冰船出租给丹麦和加拿大。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也许能顺利展开。”
美国外交学会国际问题专家博格逊也在通过《纽约时报》放风,美国应该召集一个国际会议,与北极地区接壤的所有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解决它们之间的主权争端。这位美国智库认为,2007~2008国际极地年很可能会为提出一项条约草案创造出机会。
如果这是解决北极争端的另一种可能,那么它无疑是“最危险的可能”。
因为达成“条约”的过程,可能成为各国加快军备竞赛甚至引发军事冲突以增加谈判砝码的过程。而环北冰洋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合作”瓜分国际海底的结果,则是对北极这块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又一次玷污。(记者/刘新宇)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