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一家打着关注达尔富尔问题旗号的美国民间组织,试图怂恿奥运赞助商和供应商向中国政府和国际奥委会施压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本来无关体育。
北京奥运赞助商或供应商本来也和政治沾不上边。
但是,有些人却总想把他们生拉硬拽在一起。
11月26日,一个名叫“达尔富尔奥运梦”的美国民间组织公开发表报告,根据自己制定的标准,给19家与奥运相关的赞助商或供应商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态度“打分”。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此举进一步表明,随着外界越发关注中国政府在海外的一举一动,将2008年奥运会政治化的氛围也日渐浓厚。”
怂恿奥运赞助商向中国“施压”
“达尔富尔奥运梦”组织成立于2007年5月,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与美国国内其他关注达尔富尔问题的社会团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组织还有一个顾问团,吸收了美国演员米亚•法罗、NBA球员艾拉-纽贝等社会人士为其摇旗呐喊。为达到该组织所宣称的“保护达尔富尔民众”的目的,自成立之日起,他们一直试图利用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的机会,对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政策指手画脚。
“我们要求奥运赞助商联络奥组委和中国政府,讨论对苏丹施压解决种族屠杀的紧迫性。”在“达尔富尔奥运梦”组织给《国际先驱导报》的电子邮件回复中,如是交待他们的用意。而该组织成员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则表示,“并没有向赞助商要求太多,只是要求他们重视这个问题。”
要求一个企业去向政府施加政治压力,难道还不过分吗?“企业肯定不想在这些争议的话题上被提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道炯教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该民间组织事实上是想利用企业的这种心理。
逼奥运赞助商签保证书
为了达到目的,“达尔富尔奥运梦”想出了各种花招。
他们先是试图组织奥运赞助商或供应商的相关负责人,前往乍得参观苏丹难民营;然后又给这些企业频繁发电子邮件或打电话,要求其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几个月来,他们还把该组织希望授意企业写给中国领导人和国际奥委会的信塞在邮件中,或者干脆自己炮制一份所谓“保证书”(保证要求中国政府向苏丹施加压力等内容),要求企业联署。
作为对上述行动的总结,该组织还决定根据企业的“表现”拿出一份“成绩单”,即本文开头所说的那份报告。
他们甚至制作了调查问卷,了解奥运赞助商或供应商是否按要求采取了“行动”,并且“明码标价”,称接到问卷的公司只要回答问题,并把问卷反馈回来,不管答案结果如何,都会对他们留给“达尔富尔奥运梦”的形象加分。
无人搭理的闹剧
对19家奥运有关的赞助商和供应商长达几个月的怂恿之后,11月26日公布了所谓“成绩单”。按照评分标准,谁越愿意配合他们对中国政府和国际奥委会施加压力,谁的分数就会越高。每个企业的成绩都按照满分100分计算。
结果得到F(0分到9分)的企业最多,有13家,而得到D(10分到20分)的有3家企业,还有2家企业得到C(21分到29分)。有1家企业得到C﹢(30分到35分)。也就是说,没有一家企业评分超过35分。
从得分情况不难看出,“达尔富尔奥运梦”组织活动不过是一场闹剧。更令该组织感到尴尬的是,报告公开以后,基本没有引起什么反响,除《华尔街日报》以外,西方媒体大多对此一片沉默。《华尔街日报》也承认,迄今为止,达尔富尔激进分子取得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已促使美国一些大学和投资基金从与苏丹有关的公司那里撤走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但要影响奥运会赞助商可就更难了”。
查道炯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美国类似这样的人权组织很多,布什政府的苏丹特使曾公开表示,美国关注苏丹人权的组织没有一个人去过苏丹,美国政府已经不愿意理会他们了。
“这些组织对奥运赞助商施压,让他们去游说中国政府或国际奥委会,对此不要太认真。他们只是为了吸引注意,并不是真正想解决问题。因为一旦国际问题本身达成某种协议,他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查道炯认为,在奥运历史上出现与体育无关的争议并不新鲜,“我对中国读者的建议是,以平常心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人把他们当回事,他们也就没有办法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