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谨慎乐观
迄今,中日两国已进行了7次副部长级防务安全磋商。有评论认为,“深圳号”此行开启了中日防务交流的新篇章,必将在两国武装力量交往史和推动政治关系发展史进程上留下重要一笔。
在“深圳号”访日前两个月,在沈阳军区训练基地,举行了“勇士—二00七”摩托化步兵师进攻战斗实兵实弹演习,日本军官首次获邀观摩演习。日本《产经新闻》认为这是“建立互信的一项重要措施”。新加坡《海峡时报》则称,这标志着近期这两个曾经敌对邻国的关系正在升温。
军舰访日也是对中日历史和现实障碍的跨越。但中国驻日使馆表示,两国军舰及官兵不会进行任何形式的联合演习。多年来,中日军事交流多是参观、对话和学术研讨,联合军演等军事交往高端内容,至今仍被视为禁区。
“所以,不能认为中日军事交往能就此迅速扩大。”朱建荣提醒,“在中日关系回暖过程中,不能靠一两次出访、交流就能解决。两国政治互信基础薄弱,军事交往前景最多只能是谨慎乐观。”
就在“深圳号”起航前一天,11月2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新加坡东亚峰会上第一次与温家宝总理会晤,中方表达了欢迎福田尽早访华态度。同日,中国驻日大使崔天凯在日中友好七团体欢迎招待会上透露,中方正在积极准备国家主席胡锦涛明年对日本的国事访问。这将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再次访日。
而日本共同社则认为,近来,在两国政府渲染关系改善的气氛下,中日之间分歧较大的难题被刻意回避和搁置了。
更保守甚至悲观的论调,在北京和东京都存在。“中日矛盾是地缘战略决定的矛盾,根深蒂固,长期存在,沟通无效”,“现在还看不出日本放松对中国军事防范的迹象”……
但毕竟,军舰互访开启了中日军事交流的新篇章。对于如何抓住机遇期,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海军少将杨毅开出“五要、五不要”的药方:两国都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都要坚持防御型军事战略;都要相互正确战略定位;都要承认对方的正当政治诉求与合法权益;都要在双边和多边机制中积极合作,争取“双赢”。都不要挑战对方的核心国家利益;都不要干涉对方内政;都不要主动把对方视为假想敌;都不要使用军事力量或威胁使用军事力量解决两国之间的争端;都不要参加针对对方的政治联盟和军事联盟。
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中日军事破冰才刚刚开始,两国建立战略互惠性的军事安全关系任重而道远。”——这是接受本刊采访的国际问题专家们的共同观点。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