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虽说主要是聚会和休闲的地方,但也根据人群和爱好而各有特色,有的以商人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孟买的“威灵顿俱乐部”,会员均为超级富豪。有的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譬如新德里的“印度国际中心”和“印度人居中心”。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的体育俱乐部。
成为某俱乐部的会员被许多印度的有钱人当作提升自己身份和形象的捷径。一位社会学家在同我聊天时把俱乐部提升到这样一个高度:“这里好比是一个舞台,你不能仅凭财富就登上这个舞台。但一旦你上去了,你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也就上去了。加入这些名人俱乐部不仅方便休闲娱乐和结交朋友,更是一种荣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俱乐部里基本上都是男人的天下,但现在女性也开始参与其间,但她们至多只能是普通会员,要参与俱乐部的管理和决策,恐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俱乐部情结”
俱乐部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就是基础设施,场所和器材等。软件则是会员。由于硬件容量有限,因此软件也不能随意增加,否则无法运行。
当地朋友说,比较有名气的俱乐部一般都需要排队15到20年后才能轮到资格审核,即便是很普通的俱乐部也必须等上8到10年。针对这种情况,不少人在自己的子女还是婴儿时就替他们提出了申请,等孩子长到18岁或20岁时正好轮上资格审定。由此可见俱乐部在印度富人心中的地位。
排队时间最长的恐怕要算“新德里吉姆卡纳俱乐部”,他们现在讨论的候选人是在32年前提出申请的人。该俱乐部历史悠久而且十分保守,对带着铜臭味的新贵们比较排斥,俱乐部会员的平均年龄是65岁。在俱乐部里,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蹒跚来到酒吧里,让招待扶着坐在一个幽暗角落的沙发上,并把边上的氧气罩放在嘴上吸上几口,然后再要上一杯威士忌,或与身边的朋友聊上几句,或独自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里。这种做派恐怕在其老祖宗英国的土地上都已经消失了呢。
当然,即便排上了队,也不见得就一定会成为会员,还要进行面试,看你是否具备资格。新德里吉姆卡纳俱乐部主任阿马吉特杜拉特先生直言不讳地说,并不是谁有钱谁就可以进来。入会的人首先得相貌端庄、谈吐得体、举止文雅、容易相处,然后才考虑其他条件。据他说,俱乐部近几年拒绝的百万富翁已有不少。
该俱乐部“拒富”,而有的俱乐部则“拒贵”。广为流传的一个例子是,铁道部长拉鲁在2007年春天突发奇想,提出要加入“印度国际中心”。他找人插队,直接把申请递交给了中心主任,两个月后申请给驳了回来,理由是他是个政客,而这里的会员必须是有学术和研究水平的人,他虽然贵为部长,但没有学术成果和外交经历,算不上一名知识分子,因此无法成为该俱乐部会员。
最令一些新贵们伤心的是,有些老牌俱乐部因容量有限,干脆就不招收新会员。“孟买吉姆卡纳俱乐部”1998年就决定永不再吸收新会员,因为现有的会员已经超过了设施可能提供的容量。“卡纳瓦提俱乐部”则由于申请加入该俱乐部的人太多,无法取舍,因此决定从2007年起不再吸收任何新会员。有的社会学家戏称,印度经济发展快慢,中产阶级日子过得好坏,看印度各俱乐部里申请表的多少就行了。
印度的大小俱乐部是聚集精英的地方,也是培养精英的地方。许多会员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受到俱乐部文化的熏陶,并结识一些今后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的朋友,形成自己的社会圈子。这些俱乐部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不是会员的人很难窥探里面的奥妙。(江亚平)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