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美国人与山火为邻
如果你想住在依山傍林的“天堂”,就必须冒着“引火烧身”的危险。加州的一个名叫兰尔德•霍罗曼的餐馆老板就不无凄苦地说,他所住的雪松谷地区在过去四年中已被烧毁两次了。
长期的“火情抑制”政策让加州居民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追求“融入自然”的感觉。在这一政策的保障下,美国在野生地附近建起了更多的民居。今日的加州,大约有320万户民居被定位为山火“高发”或“特别高发”的类别。这就造成了科学家们口中“最明显的人祸”--“野生地与城市交叉”布局。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那些喜欢住在火灾高发区的居民应该为他们自己的消防隐患负责。”罗卡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解释道,“虽然这并不等于说,美国政府可以置身事外,但最终的火灾损失和义务应该落在那些发展商、居民和社区肩上,是他们选择在那里建房,并居住在那里。”
在此次加州火灾的重灾区--圣迭戈郡,1990年后兴建的四分之三的房子都处于“易燃”地。野生大火往往是引燃于天然树林、度假区和其它公共地带,而这些居民新区则恰恰处于最开放的地带,成为每次火季中最脆弱的易燃区。
德里克说:“野生地和城市交叉的环境布局,是可以达到某种平衡,但是需要人们对火灾危险和防护有足够的理解。然而,任何消防措施和资源都无法完全避免火灾。有时,运用防火的建筑材料和足够大的防御空间能保护很多建筑免遭火灾。”
2003年加州发生大火后,州内曾发布出一系列消防训令,希望打破加州火灾的恶性循环。2400户家庭被毁、18人身亡的圣迭戈郡更是“痛定思痛”,派遣消防官员详细检查了受灾地区的所有用具,试图确认每所房屋着火的原因:是窗户发生内爆,屋顶不够防火,还是火苗的余烬通过无线电线从房子的阁楼、或是露台将火灾引入室内?
为保障民居的安全,加州还实行了新的建筑规章。各种措施多多少少起到了一定的消防作用。然而,很少有官员对“火区兴建”工程中的盲点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该在火区兴建新的房屋。
“人们在火灾之后,更直接的反应是恢复、重建,而非搬家。当他们的生活被打乱了一次之后,他们希望回复过去的样子,很不愿看得更长远些,”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专研城市规划的助理教授托马斯•肯帕纳拉说。
加州有很多固执的居民,他们宁愿住在火灾高发区,也不愿搬家。而那些本热衷于变革的州政府官员,在这一问题上则选择了一再妥协,宁愿眼睁睁地看着火灾愈加频繁地在加州爆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