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缅甸发生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示威活动,数万民众随僧侣走上街头。
10月5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特使甘巴里做了关于近期缅甸局势的简要报告。他说,过去几周发生在缅甸的示威活动主要是民众对缅国内社会经济形势不满所致,贫困化的加剧和社会服务体系无法满足民众基本生活需要是缅甸的主要问题所在。
在听取了甘巴里关于前往缅甸进行斡旋情况的报告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敦促缅甸领导人丹瑞大将与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总书记昂山素季的对话尽早举行……
在关于这次示威活动以及缅甸国内局势的报道中,缅甸的官(方)、民(众)、僧(侣)、(反对)党,成为世界各大媒体频频提及的关键词。
民众与8月
对许多缅甸人来说,“8”似乎是个不吉利的数字。1988年的8月8日,缅甸爆发了一场大规模动乱和流血冲突,数以百计的学生和群众死亡。“四个八运动”成为长久以来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时隔19年,又一个8月,缅甸街头再度掀起游行示威的浪潮。进入9月,在最大城市仰光、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以及其他多个城市,数万名民众随着僧侣走上街头,形成了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缅甸政府随即采取措施,用催泪瓦斯驱散抗议人群,报道说示威活动中有1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1名日本记者。
此后,政府在主要城市采取宵禁措施,扩大警戒面积,增设路障,在9月28日前后逐步控制了局面。缅甸官方媒体说,安全部队以“谨慎、尽可能最少的武力”处理示威,“和平与稳定已经恢复”。
缅甸局势自此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关注。美国宣布对缅采取新的制裁措施,冻结军政府领袖丹瑞和13名高级官员在美国的资产,并禁止向30多名缅高级军官及其家人发放入境签证。在这之前,美国刚刚延长了“2003年缅甸自由及民主法”的有效期,对缅实施全面进口禁令和其他制裁。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国对缅政府使用武力手段对待游行示威的做法表示不满。东盟各国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尽快恢复稳定。日本则要求缅政府查明日籍记者中弹身亡的真相。
官方的经济政策
根据联合国特使甘巴里的判断,这场危机的源头是缅甸民众对其国内社会经济形势不满。
长期以来,缅实行汇率和价格双轨制,政府对重要物资进行专控管理。缅官方规定的美元兑换缅币汇率为1:6,实际市场汇率则在1:1350上下波动。在此情况下,政府补贴成为人们收入的一项必要来源。由于近期国际原油市场价格飞涨,缅军政府对维持负担甚重的燃料补贴感到困难。一些西方金融组织也通过多种渠道劝说缅政府提高油价,逐步“与世界接轨”。
引发此次动荡的是能源产品调价,私家车主原本可定期在加油站以较低的政府定价定量加油,相当一部分人将省下来的汽、柴油卖到市场上,以此获取收益,贴补家用。8月15日一夜过后,人们醒来突然发现燃料补贴被宣布取消,燃料价格大幅调涨。其中汽油价格从每加仑1500缅元(约合1个多美元)上调至2500缅元,提高2/3,柴油价格上调1倍,天然气价格调高了4倍多。随着油价的提高,其他相关行业物价也纷纷上涨,公共汽车票价上涨了2~3倍。
这样的油价按说还远远低于国际油价,但缅甸普通民众的月收入大概是4万至8万缅币,每天收入约为1300到2600缅币。也就是说,一天的收入买不了1加仑汽油,只能支付每天从郊区到市区的往返交通费用,居住在仰光郊外的人不得不每天步行1个多小时上班。此外,市场上还出现了人们抢购食用油、洋葱和大米等生活必需品的场面。民生问题导致了全国性的动荡,让政府遭遇到“近20年来最大的危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