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合国公布的数字来看,1971年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为24个,1981年为31个,1990年增加至43个,2007年则有50个。
面对着正不断扩大的国与国之间的贫富鸿沟,世界各国的精英们都在思考着出路。当然,富国政治家们不可能在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来帮助穷国,还经常“口惠而实不至”,对这一点,人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但同时,富国也并不愿意看到穷国走向灾难的赤贫,从而导致地区冲突、难民问题等,最后影响到全球的利益。
至少,人们已经建立了这样一个共识:一个富者更富、穷者愈穷的时代是不可持续甚至是可怕的。那么,如何帮助穷国脱贫,尽量弥合贫富鸿沟,从而使国际社会告别今天的抱怨,免于明天的混乱,而向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呢?
依靠外援,需要呼唤“太空船道德”
解决贫困问题,资金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最不发达国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筹资渠道都很贫乏,巨额的资金缺口主要依赖于国际社会的援助。
联合国发布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布基纳法索40%的财政源于外援;坦桑尼亚外援占该国社会政府部门支出的1/3以上;在赞比亚,如果没有外援,用于卫生保健的支出将由人均8美元滑落至3美元。
然而,当前的国际援助面临困境,“口惠而实不至”是最明显的问题。197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官方发展援助将不低于本国国民总收入的0.7%。但是根据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2005年的统计显示,2004年只有挪威、丹麦、卢森堡、瑞典和荷兰5个国家超过这一底限,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的比例则很小,分别只有0.15%、0.16%、0.19%。
附加条件是另外一个问题。以美国对非援助的“千年挑战账户”为例,规定受援国必须统治公正、予民福祉,并鼓励经济自由。
实际上,一些最不发达国家要达到这些标准并非易事。正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所言,“如果这些指标都能达到,非洲国家还需要外援吗?”
而在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援助中,每提供1美元的援助资金,就要求有14美分花费在意大利,用于采购与援助挂钩的物资。
其实这笔钱对富国来说是九牛一毛,《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后10年我们每年只要花费70亿美元,就可以让26亿人用上干净的水,而这个数目还比不上欧洲人用在香水上的开销,也比不上美国人用在整容手术上的开销。如果这笔投资到位,每天可以挽救约4000人的生命。”
在全球化问题专家唐任伍教授看来,富国不仅有义务帮助穷国,如果一个富国想继续富下去的话,也有理由援助穷国。他说:“富国应该意识到,在这个不平衡的天平中,如果富国想永远富下去的话,需要穷国充当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只有在穷国有一定的购买力的前提下,它才能买你的产品。全球贫富差距的扩大,对富国来说也是一种灾难。”
“另外,贫困就是动乱之源、恐怖主义之源。我们常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旦他贫困,什么事情他干不出来。他没有失去什么,他失去的只有锁链。如果富国想永远富下去的话,它本身是不希望动乱的。要维持稳定和和平,就要改变不平等的经济秩序,缩小南北差距。”
因此唐任伍大力提倡“太空船道德”,呼吁摒弃“救生艇道德”。
“救生艇道德”指的是,当碰到紧急情况时,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生还和利益,把一些人推入海中,以挽救另外一些人的生命——一些人的生存是以损害其他人的生存为前提的。在唐任伍看来,现在富国奉行的正是“救生艇道德”,富国就是靠穷国廉价的原料、出售高价的商品,依靠牺牲穷国的利益来保持富国的地位。
而“太空船道德”则意味着,哪怕发生了不测事件,也不能撇下任何一个人,因为即便将一个人扔出窗外,其余的人照样会命赴黄泉,唯一的可能是调动各种力量,按照既定的规则来共同排除危险。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