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普京一系列“绝地反击”动作后的8月20日,曾著有《大国的兴衰》一书的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发表评论,也提出现在的俄罗斯已经与过去不同。
作为冷战期间的著名学者,保罗肯尼迪在这篇评论中认为,俄罗斯最近一系列带有强烈军事色彩的“绝地反击”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应该引起国际社会注意的是“俄罗斯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普京对这种情绪的利用”。
美国才是罪魁祸首?
如果按照保罗肯尼迪的所谓担忧推论下去,人们会追问:为什么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如今越来越强烈?普京为什么会去“加强”这种民族主义?
2006年3月,美国两位学者凯尔利伯和达尔勒普瑞斯在权威的《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核优势地位的崛起”的长文,毫不掩饰地指出:“如今,50年里美国首次近乎取得了核优势地位。美国现在已经有能力先发制人地对俄罗斯和中国实施第一次核打击,摧毁俄罗斯所有远程核打击力量,并可保证其本土不遭核报复。”
文章认为,美国的在核力量上戏剧性的转化源自美国核武器系统的发展以及俄罗斯核武库的急剧削弱。除非华盛顿的政策发生变化或者莫斯科和北京采取措施增加其部队的应对能力,俄罗斯、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将在美国核优势的笼罩下许多年。
这篇文章立刻在俄罗斯朝野引起轩然大波。俄罗斯《莫斯科时报》随后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俄罗斯不信任美国的10个理由”,其中这篇文章也被列为理由之一。这个小例子,似乎能从一个侧面解释俄罗斯民族主义日益强烈背后的原因。
而著有《世纪战争》的地缘政治分析家威廉恩达尔曾在《亚洲时报》上更为直接地解释道:“新俄罗斯已经意识到假如不采取决定性的举措,她很快就会被军事敌手美国包围和战胜,不会留下任何防守的机会。这场很大程度上没有表述出来的战争,是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最为激烈的较量。”
最近,很多学者在解释普京“绝地反击”的缘由时都提到了美国坚持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这个“导火索”。
提到反导系统,不能不提到在其中获利最大的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首的一批美国军火巨头在推动反导系统在东欧的建立和推广。早在1996年,该公司的高层经管布鲁斯杰克逊“很凑巧地”与后来成为美国副总统的切尼一起,担任了美国著名的游说机构“北约东扩委员会”的领导者。
该委员会在2003年完成北约东扩的使命关闭后,却在同一个办公室内建立了一个新的名为“过渡民主项目”的游说机构。该机构在自述中称,“将促进和加速欧亚地区的民主改革和融合。”换句话说,就是支持俄罗斯所在的欧亚地区的“颜色革命”和政权更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该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史蒂芬哈德利后来接任赖斯成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而哈德利、赖斯等一直是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坚定推崇者。
北约东扩、“颜色革命”、反导系统……这一系列关键词,也许恰恰是揭开普京“绝地反击”之谜的钥匙。而保罗肯尼迪、传统基金会、企业研究所等这些学者和智囊机构不可能不知道这把钥匙是如何打造的,甚至他们本身就是参与者。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著名保守智囊机构——企业研究所将要在9月召开的“普京继任者研讨会”已引起了很多学者和智囊的关注。也许,他们如今更在乎的是普京的“绝地反击”之谜会不会在他的继任者身上延续下去。(王晋燕)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