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奥运网|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育|健 康
汽 车|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 图 片| 社 区|图 片 网|华文教育|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华文摘》文章:新闻炒作 应该受到批评的“客观存在”
2007年08月14日 16: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陈力丹

  几年前,有传媒曾经把湖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的一门拟议中的“企业策划与新闻炒作”课,炒作为“新闻炒作学”,闹得全国各地的传媒没头没脑地跟着报道。这门课的主讲教师魏剑美认为炒作要分善恶,他说:“我并不鼓励一窝蜂什么都要炒一炒。炒作只是一种手段,古人说:‘器为人所用’,我们要学会区分良性炒作与恶意炒作,成功炒作与劣质炒作。时下,炒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如此,对炒作的研究才有它的现实意义。”

  他关于炒作的描述说得不错,但是缺少批判意识。既然炒作本身就是有意说什么和不说什么,“良性的”炒作的界定就很难自圆其说。

  炒作作为一种手段,完全不能运用于职业的新闻传播。所谓成功的新闻炒作,其本质是将传播新闻服务于具体的商业目的,这是愚弄受众。它是一种应该受到批评的“客观存在”。

  风行的新闻炒作

  新闻炒作违背新闻客观性原则,进而使新闻真实受到挑战,它是一种明显的违反新闻职业规范的做法。例如2006年情人节那天,北京有一个物业保安在地下车库的某一房间杀害了一个少女。对于这个事实,一家报纸的标题是“男子劫杀17岁女孩”,另一家报纸的标题是“‘情人节杀手’抢劫小姐灭口”。根据报道的具体内容,这个杀人嫌犯与被杀者没有情感联系。那么,前者的标题基本规范,后者使用“情人节杀手”定性于杀人嫌犯,便是典型的炒作。

  再如,2003年关于某位在读的博士生的人物报道,标题是“‘十面博士’怀揣两枝录音笔”(主题)、副题是“身兼十份工作,五部联系电话,四台笔记本电脑全能无线上网”。为了有意突出这个人的“全能”,把博士候选人(即在读博士生)说成博士,这就属于炒作了。另外,把这么多的联络设备摆出来,说明这个人能干,也存在逻辑不通的问题,闹得不好,读者还以为这个人是修理电子设备的工人。一个年轻的学生,把他吹成如此的“全能”,其中必然存在水分,对他未来的发展未必是好事。

  今年3月各传媒关于“杨丽娟追星事件”的报道,已经远远超出了报道客观事实这一新闻职业范畴。它已经演变成传媒有意集中报道的“事实”,是一些记者制造的、并非客观发生的事实,这更是一种炒作。传媒的这次炒作,低估了公众,至少在网上遭到了相当的抵制,社会对传媒的炒作也不以为然。这次事件中,部分主流媒体的言论起到了遏制作用,这是传媒界内不多的一次对行业内行为的集中批评。

  炒作的危害

  这些,其实都是炒作必然带来的恶果。

  新闻炒作的主要危害在于,道德上,造成被炒作人的尊严受到侵害;法律上,可能导致侵权。受害者不仅包括当事人,公众也是被愚弄者。但最大的危害,是遮蔽了人们对重大公共事务的关注。例如,2006年很多传媒炒作王菲生孩子的时候,众多市民性传媒的头版新闻都是这个事情,而七台河煤矿的矿难新闻被边缘化。传媒将公众的眼球转移到一个演员生孩子,100多人的死难却没有人关注。原本,传媒有提升公众素质的社会责任,但现在相反,在长此以往的不断炒作中,媒体却降低着公众的道德和政治素养。

  当然,炒作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即当事人或企业炒作,有意通过透露某些似是而非的绯闻或异常情况来吸引传媒报道。这是企业或当事人的商业公关行为。公关与新闻报道本身是一对矛盾。传媒在这种矛盾中,至少现在经常处于被摆布者的地位。有时是利益的驱动造成的,有时是被对方的公关技巧迷惑的。不论哪一种,结果都是:得到大利益的是发起方,得到小利益的是传媒,被耍弄的是公众。

  应对措施

  炒作,多数情况下属于道德问题。新闻传媒的炒作,原则上应通过新闻职业自律和各传媒的内部工作规范来约束。个别触犯法律的,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除了研究可以操作的诸多传媒的职业工作规范外,同时还应加强国际同行职业规范的传播。例如英国BBC和英国独立广播委员会的自律,美国《纽约时报》的自律,加拿大《多伦多明星报》的自律等等。

  如今的中国传媒已经作为一个行业在运转,但一些人不知道什么叫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存在很多失范的现象。韩国1988年传媒业也出现很多职业失范现象,“红包”现象很普遍,然而经过十几年的调整,各种失范现象基本得到控制,因而韩国没有狗仔队。原因之一,是社会的法治化进程较快,各个传媒内部的自律建设也较为完善。

  中国的问题在于,全社会的法治化程度不够完善,各传媒内部的自律建设参差不齐,加上社会与传媒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越来越凸现。目前我们采取的是党和国家的有关部门下达行政规章,规定若干“不许”。这是无奈之举,通过刚性的行政规章解决属于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问题,可以部分解决一些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但从长远看,构建完善、有效的传媒自律体系,让传媒工作者的自律意识内化,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急也没用。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编辑:王忠海】
:::相 关 报 道:::
·《中华文摘》文章:京城流行名人故居宴
·《中华文摘》文章:品味上海经典老洋房
·《中华文摘》文章:爱情潜规则
·《中华文摘》文章:四海为家折射丁俊晖之成长
·《中华文摘》文章:公安厅副厅长许晓刚堕落始末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