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个典型的商业社会,一切按照商业规则来运作,这总给人一种冷冰冰,甚至有些残酷的感觉。但是,在这个繁华都市背后,也涌动着一股强大的暖流,这就是分布全港的1600多个义工机构及100多万的义工。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奉献诠释人间的真善美。
在香港,不论是年幼的小朋友,还是年逾百岁的婆婆,他们默默地牺牲自己的节假日,为老人、病患、智障人士进行护理、辅导、医护等,每年为香港社会提供超过1500万小时的无偿服务,为有需要的社群带来希望和温暖。
有人计算过,香港市民当义工每年为香港所做出的经济贡献高达40多亿港元。更重要的是,他们传播的人间温暖,其价值是无法衡量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与,因为我们愿意付出;付出,因为我们在此成长!”香港人并不因为生活忙碌而变得薄情,全城参与热心助人的义工行动,已成为香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逾百万市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女中学生上街“卖旗”筹款
周六的香港,热浪逼人,但在人流密集的湾仔地铁站,记者却见到几名女中学生在向来往的路人“卖旗”:当路人将钱币放到他们手中的黄色袋子时,她们就会将一枚小小的黄色标签贴在这位热心人胸前。
为慈善机构“卖旗”筹款,是港人最常见的义工活动。如今,周三、周六卖旗已成为香港市井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卖旗人多是筹款慈善机构招募的义工,多由青少年学生担当。所谓的“旗”,是筹款团体印制像邮票大小的黏贴图案,它既表示感谢捐款人,也是已捐款标志。一旦胸前贴上这个旗,下一位卖旗者便不会请求已捐款者再捐款。香港市民普遍都有“买旗”做善事的习惯,虽然投入“旗袋”的多是硬币,但积少成多,卖旗筹款成为香港慈善团体每年收入的来源之一。
一位叫吴诗韵的女生在记者向她的募捐袋放入一个硬币后,把“旗子”贴到了记者胸前。她笑着对记者说,她是在校中四学生,学校刚好放假,又碰巧赶上伤残青年协会卖旗日,就报名参加了。
吴诗韵告诉记者,她读小学时就开始同母亲一起去做义工。这么多年来,到医院探访过病人,到安老院给老人修剪过指甲,到特殊学校为小朋友们演出,到街头及小区参加过筹款活动,还到孤寡老人家去做过家访,“我好喜欢帮人,见到对方开心,我就开心。记得读中一的那年,我参加过一个单亲家庭工作坊,虽然我只是负责带小朋友玩游戏,但事后有一个小朋友同我讲,自从爸爸、妈妈离婚之后,他都没试过玩得这么开心。那一刻,我真的好感动,这就是我做义工的动力。”
身为家中独女的吴诗韵还告诉记者,虽然父母都很支持她当义工,但又担心会影响学业,特别是明年就要读中五了,怕她会考成绩不好。不过,父母都很通情达理,一如既往地支持她节假日出来当义工。
“一次又一次的义工服务,也是我人生路途上一个又一个的宝贵经验。不知不觉,我发现自己成长了许多,也许,这就是‘助人自助’的道理吧!”吴诗韵说。
据了解,香港自从1968年成立志愿者服务咨询委员会及下属的志愿者服务部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义工运动已得到来自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响应,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市民多达100万人之众(至去年底,单单在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登记的就超过60万人),占香港总人口的15%,他们多数属于不同的社会服务机构(部分是独立行动),其中不乏大财团及社会名流,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很早以前就和丈夫成立了一个义工团,经常织些衣服、围巾等物品送给老人院。
1600多个义工机构常年公开招聘义工
当义工须先培训学技艺
当义工还要培训?这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
曾当任近十年香港某教育中心负责人的Clor小姐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
数年前,她参加义工培训时,工作员让他们参加了一个名为“鸡蛋父母”的计划,工作员分派已划上记号的鸡蛋给每一位参加者,并告诉他们计划规则:鸡蛋应置于温度适当的环境,即是不可以将鸡蛋放在冰箱或柜内;应给予鸡蛋充分阳光、空气及安全的环境;应替鸡蛋每天清洗及保持清洁;应每天花些时间去照顾鸡蛋;应每天和鸡蛋讲话15分钟以上,并携带外出散步及保持鸡蛋舒适;当“父母”在睡眠时,应将鸡蛋摆放在视线范围内;假如当“父母”觉得压力太大时,可聘请“褓父/母”代照顾鸡蛋;假如有意外发生令鸡蛋受损或跌破,“父母”需要反省静思两天。
Clor小姐告诉记者,这是所有应聘义工人士要进行的其中一项游戏计划,目的是使义工体验到助人之历程。假如应聘者无法坚持到最后,很可能就会被淘汰出局。也就是说,在香港,当义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只凭爱心和热情就可以做义工的想法很幼稚,做义工一定要参加培训,要学习很多技巧。
在香港,除了义务工作发展局外,还有各类社会团体400多家,涉及到几十个行业,而参与义工运动的机构就多达1600家。
为了让义务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给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些机构常年向社会公开招聘义工,义务工作发展局每年也会推出多方面的训练课题。普通市民要当义工,需要义工推广机构给予他们合适的指导和培训;青年义工尤其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才可能将“个人化的义务工作”转化为“社会化的义务工作”。如青少年要进行领袖精神训练、勇气训练,学习不同的心理知识;为特殊人群服务需要掌握不同技能,如为聋哑人士服务需要学习手语等。有些培训可以到政府部门去报名参加,有些由所在社区的社工来组织。
“听说在香港当义工还要缴费?”
对于记者这一疑问,社会福利署推广义工服务督导委员会社团义务工作推广小组召集人邓杨咏曼太平绅士告诉记者,为规范队伍,提高义工服务技能和质量,在香港,义工报名和需义工服务的需求单位都有一定的收费要求,每个义工报名2年收取50港元的会员费,每个需求单位需2年交纳200港元的会费成为会员,才能获得义工服务,不包括义工、需求单位培训另交的培训费,对报名的义工,义工发展局需为每个义工提供一至二次或者更多的机会让义工参加服务。
邓杨咏曼女士说,香港义工服务的资金来源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讲,主要包括三方面:政府拨款、社会和个人捐款和自办实体创收。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社会援助,每年政府通过社会福利署拨给义工局的工作经费达1000多万港元,但大量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社会各界的捐款。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