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到地下逃避紫外线
人们谈得较多的另一个问题是南极上空的“臭氧洞”。从1955年起,南极臭氧含量就在逐渐减小。2006年,美国人观测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曾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程度,面积比北美洲还要大。这个臭氧洞是否会继续往北扩展,也将关系到人类的命运。
有科学家认为,臭氧洞的出现,与极地热量输送的特殊性有关。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近代工业的发展带来氟里昂(一种用于冰箱等制冷设备中的制冷剂)等大量化学试剂的使用,加上诸如火山喷发等自然因素,造成了大量臭氧被破坏。
臭氧层是地球上一切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伤害的“保护伞”。如果它被破坏,太阳紫外辐射就会长驱直入,导致人口大量死亡。
在科幻小说《天幕坠落》中,臭氧层彻底消失,人类最后设置的防护紫外线的“天幕”也在事故中坠落,剩余的人类被迫生活在地下,争抢着狭小的生活空间。为使儿子能够拥有多一点的供给品,父亲被迫出卖布满纹身的皮肤……
同样题材的还有美国科幻电影《挑战者》。在电影中,人类为了抵御紫外线,不得不设置电子天幕,结果使人类在黑夜中生活了20年之久。影片将人类生存环境的脆弱性展示无遗,而这种脆弱,本并不是社会大众所熟悉的。
磁极变换与人类生存
目前,还有不少科学家在极地研究美丽的极光。中国南极中山站就是一个理想的观察地点。研究极光可以了解到形成极光的太阳粒子的起源,以及这些粒子从太阳上形成,经过行星际空间、磁层、电离层,以及最终消失的过程。因此,极光可以作为日地关系的指示器,可以作为太阳和地磁活动的一种图像,去探索太阳和磁层的奥秘。太阳和磁层的变化,对人类生活影响都是很大的。
有人推测,每隔数百万年,地球的南北磁极就要倒转一次。但在此前无数次的倒转中,并没有智慧的人类生存在天地之间。那么,下一次地磁倒转发生后,人类文明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中国科幻作家星河在《残缺的磁痕》一书中描写到,人类在这场灾难中虽不至于死亡,但会失去记忆。那时的景象是:所有的行人都躺在了半路,所有的车辆都停在了旅途,所有的灯光都熄灭了,所有的电器都停止工作了,所有的小鸟都不再歌唱,所有的昆虫都不再低吟。
更极端的是,还有人设想,由于某种宇宙级别的事件,地球自转轴产生变化,南北极发生转换,也就是现在的赤道部分将变成新的南北极。可以想象,中国的热带将变成寒带,寒带变成热带。上海市——或者说上海市遗迹,将位于新地球的南纬43度。
人类能不能在地极变换的灾难中生存下来呢?这些或许都是杞人忧天。但有人说,人类未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非常粗砺艰难的,一种是更为温和的。因此,我们需要未雨绸缪,以预警的立场,旦夕惕若,以对“更温和愿景”的正面渴望,来争取最好结果的出现。(韩松)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