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
美国悬疑小说名家丹布朗在新作《骗局》中,描写了一场围绕北极冰层下的“神秘陨石”所展开的美国政坛争斗,尽管虚构的故事不免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幻色彩,但其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入侵北极圈”却正在今天成为人类面临的现实——北极的皑皑冰雪之下,涌动着21世纪各国角逐的暗流。
仅仅数年之前,辽阔的北冰洋还人迹罕至,没有纷争,野生动物在千里冰封中平静而安适地生活。可是今天,这一切正在被改变,起因,是不断困扰地球的温室效应。
2005年1月,法国《世界报》援引巴黎海洋动力学和气候学研究所教授卡斯卡尔的话说,“综合数据显示,从现在起的25~30年内,北冰洋的海冰将有可能在夏天消失。”
到那时,北冰洋将可能成为名不符实的“无冰之洋”。在一些具有“远见”的人看来,那时的北冰洋,除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战略价值,方便的通航和资源开发也将成为可能。
2007年7月9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宣布,为维护该国“西北通道”的“主权”,将向该水域派遣6~8艘巡逻艇,不仅要强化在北极的军事存在,还要在那里修建一座深水港。
而几天前,搭乘核潜艇对北极进行了为期6周的勘探后,俄罗斯地质考察小组已高调宣称,包括北极点在内的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应该属俄罗斯。分析人士认为,俄醉翁之意不在领土,而是北冰洋巨大的石油资源。
冰山还未消融,各国已未雨绸缪。为了在未来的北冰洋权益分割中占据优势,火热的争夺已经拉开了序幕。
冰与岛的主权之争
丹麦首先吹响了争抢北极的号角。2005年,丹麦科研大臣桑德宣称有了一项最新的地理发现:北极与丹麦所属的格陵兰岛是由一条绵延1240公里长的水下山脉——莱蒙索夫海岭连接着的。
这本是一条普通的科学消息,但出自桑德之口,问题就变得复杂了。早在2004年10月初,桑德就已宣布,只要科学家能证明北极点所在的海底山脉是丹属格陵兰岛的自然延展海脊,丹麦将“拥有开发那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权利”。因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家可以将其海岸线外200海里(约370公里)的范围划为大陆架,并在此范围内行使主权。
桑德兴奋地表示:“这是一个机会,可以让北极为丹麦所有,这能让我们得到石油和天然气。”为了抓住这个机遇,丹麦已发起一项针对莱蒙索夫山脉的远程科学考察,并计划在2007年完成考察后正式提出对北极拥有主权。
面对丹麦的挑战,加拿大当然不甘示弱。实际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加拿大就首先宣布对北极地区拥有主权。然而国际法庭判称,如果其他国家在100年内不对此提出异议,北极才能成为加拿大的领土。因此,加拿大绝不能容忍丹麦的主权诉求,加科学家也正在积极准备相关材料以反击丹麦对北极的主权要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加拿大和丹麦早就曾因一个叫作汉斯的北冰洋小岛发生过纠葛。汉斯岛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位于加拿大与格陵兰岛之间的内尔斯海峡。2003年6月,丹麦军舰突然造访了汉斯岛,并且在该岛插上了丹麦国旗,单方面宣布汉斯岛属于本国。而加拿大苦于没有破冰船,只能提出口头抗议而坐视该小岛落入他人囊中。
但加拿大由此认识到,为防备和应对类似丹麦的挑衅,仅仅发出维护领土主权的声音是不够的,还应切实采取行动保卫“领海岛屿主权”。于是加拿大开始努力强化本国在北极圈地区的军事存在。2004年8月,加拿大军队在北极圈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代号为“独角鲸”的海、陆、空联合军事演习,以宣示其军事力量在北极存在的决心。加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丹麦人的挑战是全新的,但不会改变任何事情。”
环绕北冰洋的俄罗斯同样要分一杯羹,俄方声称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都是西伯利亚的地理延展,这里的资源应该属于他们。为了提供证据,俄罗斯亮出了科学家们于2004年编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幅北冰洋海底地形图,据称这是由32个俄罗斯北极流动科考站花了近3万个工作日获得的宝贵地理财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