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华文摘》文章:悬棺之谜
2007年07月20日 1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

  江西龙虎山,沿着卢溪河顺流而下,两岸的千尺绝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由于这些洞穴都在距离水面20-100米的悬崖峭壁上,人们无法上去看个究竟。20世纪70年代,一些用于封闭洞口的木板因风化而掉落,洞里的秘密才露出端倪。

  原来,这是一种崖墓葬。随着更多的封门跌落,越来越多的棺木重见天日。有的是群葬,仅一个洞穴里就放置了十几具棺木,有的是夫妻葬,更多的则是独葬。棺木都被放置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里,而且都选择了朝阳的一面。这种墓葬形式就叫“悬棺葬”。

  其实,悬棺葬在我国11个省市都有,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川珙县麻塘坝的悬棺和福建武夷山地区的悬棺,此外还有三峡悬棺及龙虎山悬棺等。尽管这些悬棺放置的形式不太一样,比如说有的采用打桩的方式,有的在悬崖上人工凿洞,有的则利用天然洞穴,但相同的是,它们都高高地悬在距离地面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悬崖峭壁之上。

  那么,这些悬棺的主人是谁?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他们的后人为什么要把祖先置于高高的悬崖之上?这些棺木又是怎样被放上去的?

  墓主是谁

  一直以来,人们将悬棺称为“千古之谜”。就拿龙虎山悬棺来说吧,它们的主人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这些都还是谜。

  1978年,江西省成立了龙虎山崖墓悬棺考古工作队。考古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怎样才能进入绝壁上的崖洞,为此有人提出了用毛竹搭架的方法。悬棺较多的13号洞被确定为第一号目标。

  队员们用了5000根毛竹做成一个大竹筏浮在水面上,然后在竹筏上堆泥巴、搭架子。就这样,高高的竹架让现代人终于有了与悬棺对视的机会。

  可是,谁敢徒手沿着几十米高的竹架爬上去呢?当地几位经常攀岩采草药的药农自告奋勇。考古队要求他们上去后千万小心,尽量不要破坏上面的任何东西和布局,发现的文物要完完整整地拿下来。

  然而,药农们一上去就傻眼了:哪有什么宝贝?尽是些坛坛罐罐和烂篾片。不过,他们还是按照要求,把能够带下来的东西都给带下来了。

  这些在药农眼里的“破烂”很快就被送往文物鉴定部门,经用放射性碳14年代测定法鉴定,它们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13号洞悬棺的主人生活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

  之后,考古队员们经过培训后也大着胆子沿着竹架爬上了13号洞。考古队根据洞里诸多的陪葬品判断,13号洞悬棺的主人属于我国古代的百越民族。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民族生活在今天的武夷山和龙虎山一带,他们遇水而安,择水而居,死后也选择临水而葬。史料说,古代有个叫伯人的人,据他记载,祖辈葬得越高,离天堂就越近,升天也就越快。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祖宗葬得高,就可以像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看着子孙后代繁荣富强。有专家认为,湖北、四川采用悬棺葬的民族都是百越人的后代,也都沿袭了百越人的这种奇特的丧葬习俗。

  考古队一共发掘了18具棺木,这些棺木都是由独根的楠木制成的,有房形棺、船形棺等多种样式。大的有500多千克重,最小的也有150多千克重。放置悬棺的地方,上自峰顶,下距水面或者空谷,都有数十米至一百多米,而且上下左右都是陡峭的石壁。人们自然要问:两千多年前,古人是怎样将这些悬棺放到悬崖峭壁上的洞穴里去的呢?

  怎样悬棺

  千百年来,悬棺都被包裹在重重迷雾之中,而如何把几百千克重的棺木放到悬崖峭壁之上,始终是这个千古之谜的谜中之谜,学术界也众说不一。

  有人颇具想象力地设想:古人是不是采用原始热气球之类的飘浮工具将棺木送上悬崖峭壁去的呢?这种观点当然只是异想天开,两千多年前有没有热气球尚需考证,何况就算能用热气球带着数百千克重的棺木飞到几十米的高空,又怎样才能把棺木放进洞里去呢?

  又有人假设,古人是从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进去后,再把土运走。这一说法遭到大多数专家的反对,因为在很多地方悬棺大多被放置在临水的悬崖上,显然不可能采用堆土法。以龙虎山13号洞为例,它属于家族群葬。其中每个人的死亡时间都不同,假如使用堆土法,那将是怎样费时费力的浩大工程?

  于是,又有人提出了“地质变迁说”,认为两千多年前卢溪河的水位比现在高出很多,那些在今天看来高高在上的洞穴当时距离水面很近,人们只需用船就可以把棺木运到洞口。而地质研究表明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早在1亿年前就已经形成,而且最近的3000年内没有发生过大的地质变迁。因此,“地质变迁说”不成立。

  也有资料提到了“栈升说”,认为古人先在山崖上修栈道,沿着栈道把棺木放上去,然后再毁掉栈道。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在今天四川麻塘坝地区的悬棺四周仍然能看到整齐的桩眼。但问题是,古人如何能在这些窄小、危险的栈道上抬着沉重的棺木攀上数百米高的悬崖?修建栈道的巨大工程量古人能否承受?何况至今在龙虎山地区并没有发现任何修建栈道留下的痕迹。

  关于古人是如何放置悬棺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心头悬而未解的一大疑惑。直到1978年,在第一次江西龙虎山崖墓悬棺考古活动中,当考古队员们观察了很多悬棺后,这个问题才豁然开朗——这些棺木是被吊上去的。仔细观察那些悬棺,两头都有洞或者手柄,显然,洞是用来穿绳子的,而手柄可以供人抬棺或者吊棺用,也能用来系绳子,这不正好说明悬棺是被吊上悬崖的吗?

  在两千多年前,古人用绳子将数百千克重的棺木吊上了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悬崖之上,那么,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模拟悬棺解悬疑

  20世纪80年代,由上海同济大学和贵溪市博物馆联合组成的“中国悬棺课题组”的专家们走遍全国11个有悬棺的省市,终于在四川麻塘坝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了巨大的收获。村里一位89岁高龄的老婆婆告诉他们,她小时听家里的老人说过,悬棺是用天车绞上去的。

  专家们受到了启发,他们联想到了辘轳。有专家指出,考古研究证明,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古人就发明了辘轳(有的地方也叫绞车),而在那些放置悬棺的峭壁的背面大多是缓坡,人可以从那里爬上山顶。那么,古人会不会是用绞车把棺木从山顶上慢慢地放下直到洞口,然后再搁进洞里去的呢?而更多的人则认为,棺木是从下往上吊的,其方法是,在山顶安装一个定滑轮,利用滑轮人们不用费多大力气就可以把棺木吊到足够的高度。但是,古人能在悬崖峭壁上固定滑轮吗?考古队员们想到了那几个身手不凡的药农,向他们询问。一个药农说,他有四兄弟,都是从七八岁就开始上山砍柴,他们不仅能轻轻松松地爬上高山,下山时还能挑几十千克重的柴火下来。既然现代人能够借助一根绳子登上悬崖峭壁,那么古人也一定能做到。如此看来,古人在悬崖上固定滑轮并非办不到。

  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就算棺木可以吊到洞口,怎样才能将它放进洞里去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专家在江西龙虎山1号崖墓洞进行了一次模拟试验。

  1号洞距离水面约24米,定滑轮固定在悬崖上方的峭壁上,仿古绞车则放在山下的石阶上。人们将按照实物仿制的棺木用船运到了洞穴的下方,两位药农从后山上到山顶,把一条绳索的一头固定在山顶上,而另一头则放到山下他们的伙伴手里。

  按照当地风俗,首先由巫师跳傩舞,目的显然是驱鬼避邪,保佑祖先顺利升天。傩舞之后,山上响起了鞭炮声,鞭炮声中一个药农抓着绳索顺崖而下。在古代,他应该是葬礼的“先行官”。“先行官”动作敏捷,很快就到了洞口。山下的人将绳子一拽,借着这个力,“先行官”一跃进入洞中。接着,第二个人采用相同的方法也进入了洞中。之后,仿制棺木被人用绳索牢牢地绑住,在一片鼓乐声中被人慢慢地吊起,最后被稳稳地放进了洞中。模拟试验成功了!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对这种方法提出了质疑。比如,古人能纺出这么粗的吊棺绳吗?又比如,四川的悬棺大多都是打两个桩,然后把棺木放在桩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能用绞车把棺材吊起来,可又怎么把它放到桩上去呢?况且桩上也没有“先行官”的立足之处。此外,在那些放悬棺的山崖、山顶上和山洞里,专家至今并未发现任何安装滑轮或拖拉棺木的痕迹,是时间抹去了这些痕迹,还是本来就不存在这样的痕迹?

  我们期待着考古专家能为我们彻底揭开这个悬了几千年的悬棺之谜。

  (摘自《大自然探索》)


 
编辑:王忠海】
:::相 关 报 道:::
·《中华文摘》文章: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恳谈会
·《中华文摘》文章:性要求,女人要多提
·《中华文摘》文章:唾液是个人信息库
·《中华文摘》文章:张学良与宋美龄
·《中华文摘》文章:收入多少最有幸福感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