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任建民 任彦 范剑青 宋文富 常喆
“2030年,中产阶级的人口将增加到12亿,占全球人口的15%。”世界银行不久前发布的一个报告指出,未来20多年,全球化将把8亿多人“推入”中产阶级。按照世行的标准,中产阶级是指年收入在4000美元到1.7万美元之间的人群。“中产阶级”是近10多年来社会学文献中最流行的概念之一,目前新增的中产阶级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中产阶级还是新生事物,正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很少有人怀疑,新生的中产阶级将成为这些国家的中坚力量。
泰国:“带着手机的乌合之众”
手机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有泰国研究者为了方便起见,干脆将中产阶级归纳为“带着手机的乌合之众”。这些人大部分集中在曼谷市。曼谷人口只有全国的10%,GDP(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到一半以上。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沙威研究员告诉记者,如果单纯按收入来划分,中产阶级起码年收入应该在50万铢(1元人民币约合4.6泰铢)到200万铢之间。按这个标准,曼谷人口30%、200多万人可以称得上中产阶级。
泰国人自己认为,中产阶级要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到国外留过学,主要是欧美高校。住独幢别墅,泰国中产阶级大都是一家人在近郊住别墅。开奔驰汽车。泰国人钟爱汽车,对奔驰更是钟爱有加。有些人买不起新车,宁愿花钱买辆二手的奔驰车。读英文报纸。泰国有两家历史悠久的英文报纸:《曼谷邮报》和《民族报》,它们以政治分析、时事新闻见长,颇受中产阶级和社会精英喜爱。看有线电视:泰国只有五六家电视台,他信政府当政时,“还被控制在政府手中”。因此,中产阶级愿意安装有线电视,能看到世界各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当然,收费也不低,一个月就要1000~2000铢。
沙威研究员认为,泰国中产阶级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民主力量的推动者”。他们其实更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民主与否并不是很重要。大家平静对待前不久发生的军事政变,就是明证。有学者就泰国中产阶级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列前三位的问题是:环境污染、腐败盛行和贫富分化。研究还发现,泰国中产阶级有排斥农民参与选举的倾向,认为低素质人群不能正确表达意志。
印度:中产阶级人数25年增长4倍
由于中产阶级迅猛增长,《印度时报》把2006年称为“中产阶级年”。就印度而言,中产阶级通常指的是能够坐得起满大街跑的一种叫做“斯古特”的三轮出租车的人,他们的收入每月在2万卢比(约合人民币4000元)左右。据统计,过去25年里,印度中产阶级人数增长4倍。现在,印度的中产阶级占到总人口的25%,超过2.5亿。预计到2020年印度中产阶级的人数将突破5亿大关。
根据这个标准,记者的很多印度朋友都属于中产阶级。38岁的阿吉特是一名大学老师,月收入在2万卢比左右,妻子是家庭妇女,几乎没有收入,一个12岁的女儿在私立学校上学。他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很满意,平时愉快地工作,周末驾车带着老婆孩子到市场里买买东西,或者到公园里看看风景,假期还要来一次家庭旅行。“印度有那么多穷人住在贫民窟,而我已经是中产阶级了,我感到很满足。”阿吉特有点骄傲又有点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
在印度,跻身中产阶级行列的人们大多是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因此格外受到社会的尊重。很多印度人都以自己是中产阶级的一分子为荣。他们不羡慕那些为数不多的富人,因为他们认为那些人总是在道德上存在问题,钱来得不明不白。他们不欺压为数众多的穷人,因为他们以前也是穷人。他们最大的盼望就是,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最好能到国外读书。他们认为自己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能够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他们很自信,很自尊,也很自强。
“我父亲买一辆车需要犹豫好几年,我母亲买一件首饰也必须要等到过节。而我则根据需要消费,我工作刚两个月便贷款买了一辆车,首饰更是喜欢便买。”27岁的迪普提一边悠然地喝着雀巢咖啡,一边淡淡地对记者说。她是新德里一家旅游公司的经理,月薪5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万元)。用她的话说,她是中产阶级行列里的“新贵”。现在,这些“新贵”正在日益增多。他们都是大学毕业,多在IT企业和外资公司上班,月收入3万到5万卢比,年龄在25到35岁之间。他们工作努力,但也舍得花钱。他们与前辈最大的不同就是思想和能力。
“中产阶级是一个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能保持社会稳定。中产阶级的大量出现是印度崛起的重要支撑。”新德里一位经济学家辛哈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称,这个阶层是印度经济改革15年来的重要成果,也是推动印度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阿根廷:家里有书架就是中产阶级
阿根廷是拉美国家里中产阶级占国民比例最高的国家,一般认为,阿根廷有10%的上层阶级,40%的中产阶级,50%的中下及贫困人口。
阿根廷人对中产阶级有一个生动的定义:“有自己的屋顶,读过书”。有自己的屋顶是指至少有一处房产。“读过书”是指用脑力而不是以体力谋生。记者问到的好几位阿根廷朋友都认为,中产阶级还可以用一个细节来衡量:家里有没有书架。书架和藏书是生活品位的体现。相对于收入水平而言,拉美国家的图书都比中国贵。买书有时候是一种奢侈,体现了主人的格调。在阿根廷,有不少中产阶级的中年人,还喜欢去拍卖行买一些精装的旧书。此外,三四口之家至少1000美元以上的月收入,能让子女上好学校,有医疗保险,每年都能度假等。
不管按照什么标准,尼古拉斯都能算是中产阶级的上层。他是一家外资电信公司的技术工程师,5年前从美国毕业后回到阿根廷。尼古拉斯现在的月薪3000美元,足够维持一家人舒适的生活。他夫人曾是职业女性,因为两个儿子都还小,所以近几年不上班。家中有一个保姆,负责清洁和做饭。尼古拉斯基本上每天都回家吃晚饭,周末与父亲和兄弟下餐馆聚餐。一家人还经常去国外度假。他对记者说,等小孩稍大一点,就准备去中国。50多岁的阿尔韦托是阿根廷总统府新闻局的一位资深公务员,职务相当于处长,拿着1000美元的工资,家在郊区,上下班坐火车,属于中产阶级里收入较低的。他平常开销从不铺张,但是夏天度假雷打不动,基本上都选择去国内的海滨度假。“如果干一年还不能出去度假,我老婆会问我活着干什么。”阿尔韦托说。
阿根廷的中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这一阶层虽然经济地位接近,但由于行业等原因,政治立场的差别很大,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统一的政治力量。与中下阶层普遍支持中左政党、呼吁福利社会相比,中产阶级许多人支持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但中产阶级也反对上层阶级操纵政治生活为自身谋利益的做法。每当大选年,中产阶级往往是政客追逐的重要票源。这一阶层经济水平不上不下,政治立场不左不右,选举中最容易动摇。最近几年拉美政治向左转,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产阶级经济水平下滑、转而投向中左政党有不小的关系。
塞尔维亚:中产阶级曾一度消失
在塞尔维亚,中产阶级经历了跳跃性的变迁。早在20世纪80年代,原南联盟中产阶级即达到人口总数的约40%。然而随着原南联盟的解体以及国际全面制裁的开始,塞尔维亚经济水平急剧下降,中产阶级人数大幅减少,至2000年,绝大多数中产阶级人士已沦为贫民阶层,中产阶层基本消失。近6年来,塞尔维亚国内的经济发展逐步好转,中产阶级也开始复苏。
塞尔维亚社会科学院的斯洛博丹•乌科维奇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塞国内的中产阶级约占全部人口的20%。对于中产阶级的界定,目前塞尔维亚有三个标准:一是收入应为塞尔维亚平均工资的2.5到3倍,2006年塞境内的月平均工资为280欧元;二是住房使用面积应在人均20平方米以上;三是应具有高等院校毕业学历。但随着新生代中产阶级的出现,目前对于学历的要求不大严格,只要前两项较为优越,即可界定为中产阶级。
以乌科维奇教授为例,目前每月收入1000欧元左右。儿子已经在国外定居,夫妇两人同女儿一道生活,实际居住面积85平方米,5年前购进一辆德国车,全家每周至少要去一家较好的餐厅用餐一次,每年约有20天的时间到国外度假。乌科维奇教授强调,就购买能力来讲,目前的生活水准仍无法达到1989年以前的水平。
在从议会到地方的民主选举工作中,中产阶级人士已成为最主要的生力军,由于他们能够带动和影响到选民,历来成为各党派争取的主要对象。就目前的这批人而言,除了希望经济能够加速发展,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之外,他们最担忧的是,生活安全感较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大大降低,特别对那些新生的中小企业界人士来说更为突出。
俄罗斯:政治热情越来越高
最新一期俄《政治阶级》杂志援引俄社会学家最新的评估指出,俄中产阶级占人口总数的30%。这两年,俄罗斯经济发展很快,中产阶级人数总量也在不断上升。俄中产阶级的一个基本共性是一切向“钱”看,比较喜欢享受生活,基本上是以一种前卫的消费者的面目出现。自2000年俄“标准银行”首次推出消费贷款服务以来,俄罗斯中产阶级就开始成为享受消费贷款服务的主力军。记者的朋友米佳在俄中产阶级中算是上层的。他原先在政府部门工作,现在自己独立开办了一家研究所,现在的月薪3万多卢布(1美元约合26卢布)。米佳有自己的车,有司机,城内有住房,城外有别墅。妻子和岳母一起开了一家销售医药器械的公司,收入颇丰。米佳两口子到过不少国家旅游。一旦有时间的时候,米佳夫妇或者去看看芭蕾舞,或者去郊区逛逛,总而言之要充分享受生活。
据记者了解,现在困扰俄中产阶级的最大问题大概要算买房了。俄罗斯房价这两年迅速飙升,目前莫斯科的房价均价已经高达每平方米4400美元。公务员、军人等还能享受到住房分配的待遇。而市场上的住房已经是供不应求,加上新建的住房面积都在90平方米以上,与中产阶级期望的平均78平方米有很大的差距。俄罗斯《独立报》不久前计算了一下,一个普通的俄罗斯大学毕业生白手起家大概要经过30年的奋斗到50多岁时才能还清所有贷款,真正过上“有房、有车、有别墅”的标准中产阶级生活。
这两年,俄罗斯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大多数俄罗斯中产阶级都选择支持执政党。俄学者认为,俄中产阶级对执政党的支持实质是一种社会交换,即以投票换取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和按自己喜欢的模式生活。而过去支持俄共的社会底层对政治的参与兴趣不断下降。用俄罗斯经济学家克鲁普诺夫的话说,“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俄罗斯只有在中产阶级成熟之后,社会才会稳定。”
(摘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