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多哥首都洛美,传统食品玉米面团的大小已从“大拳头”急剧缩水成“小网球”,售价却翻了一倍。喀麦隆首都雅温得,政府工作人员将一日三餐降低为两餐。在亚洲,印度现在储备粮仓快空了,一些家庭也将一日三餐改成了两餐。在孟加拉,大米的价格比去年上涨了一倍,政府劝民众多吃马铃薯。在菲律宾,快餐连锁店甚至只卖半份米饭。在欧洲,欧盟也在为自己的粮仓发愁,最少时粮仓中曾只剩下50万吨的储备。2007年,乌克兰的粮食储备降到了40年来的历史最低点。而美国东、西海岸多家大型零售商对面粉、米和食用油也开始限购,部分消费者也开始屯积五谷粮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食品变燃料粮食市场结构巨变
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以及针对生物燃料替代原料的关税壁垒,美国和欧盟开始大规模利用玉米、大豆、甘蔗和棕榈油等农产品生产生物能源,令农民将用来充饥的口粮拿来生产燃料。而世界银行一份报告称,给一辆SUV的油箱加满生物燃料所需的粮食大约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口粮。美国用于制造生物燃料所需的粮食将达到1.14亿吨,占今年美国粮食总产量的28%。2002年时这一比例仅为11%。由于主要使用玉米提炼工业酒精,美国农民因此会更多种植玉米,减少小麦和大豆等作物生产。“机器吃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全球粮食供应格局,引起价格上涨。有分析称,美国通过玉米提炼出的乙醇量能为其节省1%的汽油存储量,却让全球粮价上涨了近四成。自2000年以来,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产量增加了4倍,所用的玉米占玉米总产量的近20%。玉米生产乙醇不仅使食用玉米减少,还导致农民改种玉米,从而减少了小麦和大豆等主要作物的生产,相应地推高了这些种类粮食的价格。
粮食正在由传统的饲用、食用用途向工业原料和能源概念拓展,导致世界粮食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粮食需求的刚性迅速增加。
●贸易壁垒火上浇油
采取限制出口或高额出口关税的措施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各国国内市场的粮食涨价压力,但同时也加剧了国际市场的供求矛盾,给全球粮价带来更大波动。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壁垒不断削弱,但却加强了食品出口限制。
印度整个2007年都禁止了小麦出口,10月又禁止了面粉出口。今年3月27日,柬埔寨和埃及公布了大米出口禁令。印尼决定在国内库存达到300万吨之前,禁止稻米出口。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也都陆续公布了小麦出口禁令。
各国都以粮食安全为由,试图将国内粮食供应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出口限制使粮食价格被人为压低,市场因此难以向国内的农民发出准确的需求信号。这样一来,那些无法以全球市场价格出售农产品的农民就会遭受损失。结果导致效率降低,能够刺激投资、增加长期供应的因素也受到了破坏。其中受害最深的便是那些需要将大部分收入用于食物消费的非洲贫穷国家。
●低储备加剧危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粮食产量增长停滞,全球粮食储备也降至了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粮农组织称,全球谷物库存只能维持8至12个星期,而谷物产量也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低的。统计数字表明,2007至2008年度世界谷物期末库存预计与期初库存相比将减少5%(2200万吨),仅4.05亿吨,库存消费比将低于15%,而世界粮食库存安全线公认为17%至18%。
●生活水平提高吃肉需求增加
随着人类变得更加富裕,更多的粮食被用作饲料。食物结构中肉蛋奶等副食的比重大幅上升。生长1公斤牛肉大约需要8公斤谷物饲料,1公斤鸡肉大约需要2公斤谷物饲料。去年,全世界用作饲料用途的粮食达7.6亿吨。
●能源价格高企推波助澜
国际市场油价连创新高,不仅推高了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还导致农业运输费用增加,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
●气候变化不容忽视
全球变暖造成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恶化带来土地沙漠化,对世界主要产粮国澳大利亚、乌克兰和加拿大等的粮食生产构成了威胁,导致农作物减产。澳大利亚是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世界谷物第三大出口国,过去每年谷物产量约2500万吨。可由于全球暖化带来连续5年的旱灾,2006年产量仅980万吨,仅为正常年景的三分之一!同时澳大利亚的旱灾和马来西亚的洪水还导致了棕油和大豆油的产量下降。
●粮食变金融工具投机炒作兴风作浪
由于流动性过剩和金融危机转移风险需要,粮食成为被炒作的对象。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游资急于寻找出路,风险低、价格稳的农产品期货成为金融大鳄的盘中美餐,定价权部分转移到了金融机构手中。投机炒作,助纣为虐,导致粮价高企。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