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布加勒斯特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后是俄罗斯的度假胜地索契,4月4日~6日,美国总统布什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三天见了三面。由于普京即将于今年5月卸任俄总统一职,布什也将于明年1月告别白宫,这次“美俄总统的最后一次握手”引起了世界关注。
布什与普京这次的三天会晤,主旨是在两人即将卸任之前,探讨如何打破美俄之间的外交僵局,缓和双边关系,避免“新冷战”的发生;同时,巩固各自的政治遗产,并为双方继任者上台后的美俄关系奠定基调。
俄美关系“路线图”没有实质突破
俄美领导人在会谈后发表了《俄美关系战略框架宣言》,内容主要包括美国在波兰、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核裁军谈判以及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等问题。
宣言说,俄美互相将对方视为战略威胁的时代已经终结,双方愿意摈弃“冷战”思维,将俄美关系从战略竞争转变为战略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双方将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对话,寻求解决办法。该宣言被认为是今后一个时期改善俄美关系的路线图,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俄美近来的紧张关系,可看作此次会谈的最大成果。
然而,双方在实质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在反导问题上,美国仍坚持在波、捷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被邀请加入北约。虽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计划受挫,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北约东扩问题,只是由于西欧领导人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顾虑与俄罗斯的关系,阻挡了乌、格加入北约的进程。
“合作-斗争”的循环轨迹
布什与普京的“最后一次握手”,反映了俄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从1991年底苏联解体至今16年间,俄美关系经历了合作-斗争的循环发展过程。
俄罗斯独立初期,美国将其视为“冷战”的失败者,自认为负有继续改造俄罗斯、使之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历史使命。叶利钦当政的俄罗斯也确立了融入西方世界的目标,实行了全面倒向西方的外交政策,希冀借助美国的支持改造俄罗斯,融入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
那几年,俄美关系从“友谊和伙伴关系”升格为“民主和伙伴关系”,后又发展为“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美国等西方七国通过对俄援助计划使核裁军取得进展,双方还签署了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美俄关系出现了短暂的“蜜月”期。
然而从1994年初开始,美国开始对俄实行挤压政策,推动北约东扩,推行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叶利钦也调整了对外战略,推行“全方位伙伴关系战略”。由此,俄罗斯的“全面倒向西方”变成了“东西方并重”政策。而1997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北约、1999年3月北约轰炸南联盟、美猛烈攻击俄罗斯的车臣政策,则加速了美俄“蜜月”的结束,争斗开始。
这是第一个合作-斗争过程。
2000年普京执政之初,采取了务实与妥协的对美政策。9·11事件后,普京积极配合美国的国际反恐行动,向美提供情报、空中走廊和战略后方。俄罗斯还撤消了设在古巴的电子情报设施和越南金兰湾的军事基地,也对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给予了事实上的默认。作为回报,美国对俄提供了巨额援助,建立了北约-俄罗斯合作机制。2002年5月,布什访俄,美俄签署了裁减核弹头的《莫斯科条约》,媒体评论美俄关系进入了“冷战”后的第二次“蜜月”。
然而好景不长,2002年底以来,美俄在北约东扩、“颜色革命”、伊朗核危机、俄叙军事合作、尤科斯事件、别斯兰事件、美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科索沃独立等一系列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相互指责。
俄罗斯感到对美妥协并未换来善报,美反而对俄步步紧逼。因此,针对北约持续东扩和美国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俄开始做出强烈反应。
2007年2月10日,普京借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之机,对美国外交进行了严厉批评。当年7月14日,普京签署命令,决定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及其相关国际协议。
在军事上,俄罗斯也开始向美国及西方势力显示“肌肉”,试射“能穿透任何导弹防御系统”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恢复战略轰炸机远程巡航和海军航母舰队例行远洋航行。2008年初,俄海空军在大西洋东北部举行了自俄独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1月19日,俄军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表示,为保卫俄罗斯及其盟友的安全,必要时俄将动用武力,其中包括使用先发制人手段和核武器。
这是第二个合作-斗争过程。
目前俄美关系仍处在斗争阶段,近期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有可能向“选择性合作”方向发展。
在竞争与合作中审视俄罗斯
美俄关系发展历史的变迁,根源在于国家利益的矛盾与共同点。
俄罗斯独立初期,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转变成为美俄利益的共同点,保障俄罗斯转轨和融入国际社会成为俄美的共同目标,因而美俄关系出现了短暂的“蜜月”期。
然而随着“冷战”结局的消化,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对俄政策。
一方面,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来看,双方原有的历史恩怨,俄罗斯独特的疆土版图、丰富的资源和当今世界唯一能与美国相匹敌的军备力量,使美国不可能对俄罗斯完全放心。
“即使出现一个完全民主和市场导向的俄罗斯”,俄美的国家利益也存在冲突,何况普京执政以来实行的政治改革被美国贴上了“反民主”、“倒退”的标签,意识形态也开始出现分歧。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发展有利于“冷战”胜利成果的巩固与欧洲的稳定和安全,符合美国利益。此外,在反恐、防扩散、能源、安全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美国必须与日益崛起的俄罗斯加强合作。
美俄实力此消彼长
国家实力的变化也是俄美关系变迁的重要动因。
俄罗斯独立初期,政局混乱,内乱不已,经济连年衰退。俄几乎丧失了在海外的所有军事基地,俄军日常训练和军备维护也成了大问题,“战车不出库、飞机不升空、舰艇不出海”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美国对于这样的俄罗斯自然放心,而对于俄“自废武功”——销毁战略核导弹,美国更是愿意慷慨解囊。
普京执政以来,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实行了强国富民、重聚民族精神、重振大国地位的战略。自1999年以来,俄经济连续八年高速增长,2007年GDP更是同比增长8.1%,达到了1.35万亿美元。俄罗斯重新跨入了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人均GDP已接近9500美元。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加,使俄罗斯加快了重整军备的步伐,具有了对美战略挤压做出强烈反击的资本。
而美国目前深陷伊拉克战争危机,经济上也因次贷危机出现了可能衰退的迹象。俄美实力对比已发生重大变化,在此情况下,美对俄的疑虑加深,而俄与美抗争的自信心却在增强。
总之,美俄两国既有复杂的矛盾,甚至在许多方面还相互冲突,又有着利益的共同点,因而即使普京和布什离任后,两国继任者的政策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当然,俄美之间不会走上新的“冷战”,而是有可能在国际格局和欧洲合作机制的背景下谋求一种更现实的关系。(康绍邦,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