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31日电 香港《大公报》3月31日发表评论文章说,南亚看似以印度为大,实际上重心却在巴基斯坦。不管谁上台就任总理,在穆沙拉夫依然是总统的情况下,总理的任何对总统不利的举动都会被视作挑战。
文章摘录如下:
巴基斯坦数十年来一直处于不平静之中,从布托到她女儿贝·布托从政路途的坎坷起落可以反映出来。贝·布托死于竞选集会,出现的悲情效应令巴基斯坦受到两方面影响,一是总统穆沙拉夫不得不摆出和平姿态,一是贝·布托的政治阵营坚持不支持前总里谢里夫上台。在这样的政治格局之下,由吉拉尼出任总理,便被认为是一种妥协行为。
巴基斯坦议会以264票对42票选出吉拉尼出任新总理。吉拉尼上任由总统穆沙拉夫主持宣誓仪式,表面上看似乎是穆色拉夫亲近布托家族的举动,实际上却是各有谋算的妥协,未来巴基斯坦政局将继续处于政治角力漩涡之中。吉拉尼是贝·布托的长期助手,以贝·布托生前领导的巴基斯坦人民党在二月大选中胜出,夺得议会控制权而言,当时总理人选呼声最高的并不是吉拉尼,除了贝·布托的儿子之外、还有她的侄女,这是因为受贝·布托遇害形成的一种惯性民情促动使然,但最终不被看好。主要原因是从政经验不足,不能够控制大局。倒是前总理谢里夫被看高一线之下却出局,由吉拉尼出任总理,难免令人感觉到贝·布托家族不愿意放弃政治角力的意识仍在。
不过,细心分析一下吉拉尼与贝·布托的关系,就不难看到他的当选有很大的必然性。吉拉尼是贝·布托的亲信,这一身份令他上台可以镇住巴基斯坦人民党。但为什么谢里夫愿意支持吉拉尼上台,就为不少人所不解。因此,只能从替谢里夫打一下算盘来解开问题的症结:第一,谢里夫当过两届总理,知道管理巴基斯坦这个国家的艰巨性,尤其是在经过一场流血的竞选运动之后,谢里夫更知道必须小心评估自己的驾驭国会及社会双重能力,正所谓知之越多则怕之越大,才令他采取退让的策略而不是瞄准目前最有利的上台机会。
不管谁上台就任总理,在穆色拉夫依然是总统的情况下,总理的任何对总统不利的举动都会被视作挑战。
吉拉尼当选总理,马上有评论认为,他的总理职位未必能够坐稳五年,言外之意是谢里夫可能随时以任何借口将他赶下台,但巴基斯坦的政局并不是黑即黑、白即白,有时为了某种政治需要,黑白互动的情况也会发生。谢里夫虽然为了打击穆沙拉夫而与贝·布托的人民党结盟,但他也知道人民党形成的声势对他是一种威胁,因此蓄势待机更为明智,才令他转而高调支持吉拉尼上台。另一方面,有人猜测人民党推出吉拉尼只是一种暂补空白的做法,让吉拉尼扫清了两项最大的障碍之后,便会推贝·布托的丈夫扎尔达里上位,不过,扎尔达里随即发表声明,坚持吉拉尼最少必须做足五年,弦外之音是他不会在吉拉尼五年任期中窥伺其职位。
目前穆沙拉夫明显处于劣势,但他也不是省油的灯,从他的内外政策可以看出这方面的能耐。对内策略,他已经一早修宪,增强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特别是总统有权解散政府。如此一来,他在认为权力受到威胁时便可以不断上演以前曾经使用过的方式,以强硬手法对付反对派。对外策略,他深明美国在反恐问题上一定要依靠巴基斯坦,拉登就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边界出没,美国至今仍无可奈何,如果巴基斯坦愿意真心帮助美国缉捕拉登并达到目的,美国可以很快达成心愿,甚至可以促成尽快从伊拉克撤军。但是,一切都处于胶着状态,美国完全知道,对巴基斯坦施加更大压力并不能解决缉捕拉登的问题,兼之目前美国还受国内严重经济问题的困扰,令它只能暂时任由穆沙拉夫所为。
吉拉尼与谢里夫都是穆沙拉夫的政敌,吉拉尼2001年被穆沙拉夫投进监狱,谢里夫则在九十年代当了两任总理之后被迫流亡海外。在穆沙拉夫不愿意主动放弃权力的情况下,两派的角力呈现二对一形势。但是,在二的那一方,本身也存着一对一的角力。穆沙拉夫正因为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才愿意在强势统治手腕之下放开一道隙缝,让贝·布托与谢里夫有政治活动空间,并藉此向美国大打民主牌,展示他的政治襟怀。(杜可风)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