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八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发表演讲。 中新社发 廖文静 摄
|
十二月二十八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发表演讲。 中新社发 廖文静 摄
|
中新网1月3日电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日前在北京大学演讲,他的坦诚、幽默、得体,征服了现场800多名北大学生的心,也使电视屏幕前的中国观众对他刮目相看。中国电视向全国直播日本政要的演讲,说明对福田的信任,还有殷切期待。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日关系确实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两国关系的改善是大势所趋。
文章称,福田在北大演说时说:“新年快到了,福田来了,也就是‘福'来了。”显然,他了解中国对他有期待,但他能否给中日关系带来“福气”,还要看他以后的胆识、表现、决心和毅力。换言之,中日关系正处于转折点上,他能消除障碍便能柳暗花明,甚至比其父亲、前首相福田赳夫有更大的成就。
福田访华受到欢迎和重视,一是遇到天时地利,二是他坦诚幽默,就是“机遇”给两国带来了新气息。他演说所以赢得全场掌声,除了幽默,更重要的是他坦诚,让人满怀希望。
首先,福田不回避尴尬的历史问题,明确表示:“只有认真地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的错误。”福田没有具体说明“该反省”些什么,但听众似乎都能心领神会,原因是,福田过去有不同于其他日本政要的言行,人们有理由相信,他不会作出180度的转变。
其次,福田将此次中国之行形容为“迎春之旅”,在听众中得到了共鸣。他说,“当前日中关系迎来第二个春天,在两国到处都能看到期待构筑崭新关系的萌芽”。
第三,他借“吊桥”与“铁桥”的比喻,带出其父为中日关系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话题,婉转地向普通中国人强调,他是“亲华”的。
第四,福田引用《论语》中和鲁迅的名言,从文化上拉近日本与中国的距离。特别是他访华的最后一站,选择了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使中国人对他产生了亲近感。
福田说他此行是“迎春之旅”,其实是重建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一环。因为,前年10月,安倍为改善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而冰封的中日关系,上台后即刻访问中国,而且称这是“破冰之旅”。接着,中国总理温家宝去年4月访日,称为“融冰之旅”。福田上台,日本摆脱了小泉“剧场政治”的乱象,也部分解除了在亚洲的外交困境,中日关系当然也就进入缓和阶段。而福田的往访中国,不仅使中日关系的走向更明朗,也使日本与亚洲国家的关系趋于正常。
自然界的规律是,严冬过后必然是暖春,但国与国的关系能否从冰冷、和缓,趋向正常呢?答案是必须加上人的努力。福田年底访问中国,不迟也不早。因为,他已经没有必要像安倍那样,为了表示真诚,为了彻底修正小泉政策的错误,把首次“外游”,即“华盛顿参觐”,安排在访问北京之后。中国也抓住机遇,给予安倍应有的礼遇,中日关系从此出现融冰现象。
福田曾公开表示,不会为激怒邻国而参拜靖国神社,因而取得国内舆论的普遍支持,成了国民期待的新领导人。福田在国内外取得更为普遍的信任,这就成了他的无形资本。亚洲国家并不苛求福田再为历史问题公开道歉,也不要求他上台即刻到访致意,显示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开始回到正轨。
福田此次访华基本解决的政治课题,是公开表明日本不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不支持“入联公投”。福田能够公开说“四不”,这是一大进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今年4月到日本赴“樱花之约”,中国最高领导人再度访日,确实是中日关系回暖的证明。而日本朝野都有愿望要改善中日关系,加上舆论也支持,两国改善关系是大势所趋。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