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在这里只能看到日本人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自豪,为何只字不提被侵略人民所遭受的灾难?”
1月2日,新年的热烈气氛并没有冲淡东京街头的寒气。去神社祈祷新年,是许多日本人的“必修课”,靖国神社也不例外。来这里的人祈祷之后,很多都选择了继续参观神社里的博物馆——“游就馆”。
“听说这里的展览有些变化对吗?”听到这个问题,游就馆售票员收起了笑容:“您以前来过吗?”记者回答:“来过。”售票员显得很警惕:“是有些调整,你自己看吧。”
从去年12月26日开始,游就馆对外宣布闭馆,调整展示内容,并于元旦重新开放。那么,究竟有哪些内容进行了调整呢?
美国压力下调整
记者此前曾两次到过游就馆,对里面美化侵略战争、神化战死士兵的展览“印象深刻”。特别是里面放映的《我们不能忘记》的电影,强调日本在美国等大国的逼迫下参战,还宣称战后的东京审判歪曲历史。
游就馆的展品共5000多件,到底哪些作了调整,既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愿提供帮助,记者只好自己寻找。
记者发现,调整最大的,是关于美国开战原因的表述。原来游就馆对“罗斯福大战略”是这样描述的:“留给罗斯福的最后一条路是切断日本的石油命脉,向日本宣战,并借此恢复美国的经济”。但是在1月1日重新开馆后,这样的描述被删除了。
在“大东亚战争”展示区介绍与美国的战争时,对罗斯福的东亚和欧洲外交政策进行了补充。此外,在二次大战期间“日美交涉”等处也增加了相应的文字介绍和展品。
游就馆的强硬姿态早就引起了美国的不满。驻日美国大使在去年表示“游就馆的历史观让我们很困惑。我无法认同那里错误的历史观。”此间舆论普遍认为这次游就馆的调整与美国的反对有很大关系。
仍旧不提“侵略”
很多参观者都很关注“中日战争”展示区。
游就馆内的电影放映室,增加了一部《天皇天后与日清战争》的电影,主要内容是描写所谓“日本和清朝对朝鲜半岛的争夺,展示日本国民在明智天皇的带领下勇敢面对国难”。
在“日俄战争与满洲事变”展示区,增加了对建立“伪满洲国”原因的描述:“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和排外意识日渐高涨,想打破既存条约。特别是在满洲地区进行的排日运动让那里的日本人充满了危机感。以关东军的满州事件为契机,日本开始建立‘满洲国’。”
“中日战争”展示区对南京大屠杀的介绍中,增加了“将中国军队击退到下关处并歼灭。对穿着便装的残兵也进行了严格的处罚”等文字,但是并没有承认日军犯下的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这就是侵略中国!”一位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的父亲指着图表对儿子说,而儿子仔细地看完后,疑惑地问,“并没有写‘侵略’二字啊?从哪儿能看出是侵略呢?”对此问题感到困惑的,显然不光是这个男孩而已。
游就馆的出口处摆放了一排留言本。翻看这些留言,发现重新开馆后,很多不只一次来参观过的人都没有注意到展览的所谓“变化”。留言中还是主要以“感谢为国捐躯的士兵,是他们给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珍惜现在的和平,反对战争”为主。
参观者中,还有不少中国人。其中一则中文留言这样写道,“在这里只能看到日本人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自豪,为何只字不提被侵略人民所遭受的灾难?”
不改歪曲史观
由于人多,往常可以自由出入的右翼宣传车也被靖国神社禁止入内,这也是记者能感受到的最明显的“变化”了。不过靖国神社外路旁黑压压一片,停满了“黑车”——两侧玻璃和车身都罩着一层黑膜,车顶上还挂着小喇叭,一眼就能看出这些车是日本右翼的宣传车。再加上很多举着“天皇陛下万岁”旗子的右翼青年在神社里来回走动,让记者感受不到节日的喜庆气氛。
一位60多岁的日本老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她这一辈子都不想去靖国神社,每次不得已路过那里,都尽量绕着走。“听说那里的战争博物馆的展览有了些变化,您不想去看看吗?”“不想。虽然内容变了,但游就馆对历史的态度不会变吧。”老人回答。
据日本媒体援引靖国神社展示科负责人的话,“这次虽然对展示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并不是屈服于外界压力。而且游就馆的历史观不会变,也不能变。”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作者:郭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