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他对北京奥组委的工作非常满意,他期待看到一个完美的开幕式。 中新社发 武仲林 摄
|
8月2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他对北京奥组委的工作非常满意,他期待看到一个完美的开幕式。 中新社发 武仲林 摄
|
中新网8月6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发表该报评论员文章《罗格的“杀气”与中国的底气》说,作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释放着一种自由、和平与包容的气息;作为国际奥委会的家长,罗格的“杀气”源自公正与权威;作为这场盛会的东道主,中国的“底气”则源自理性与自信。
文章摘录如下:
“国际奥委会绝不后悔将奥运会承办权交给北京。当8月8日那天到来之时,奥运会的巨大魔力和完美无瑕的组织工作将取代一切争论”。一向被外界视为沉稳有余、“杀气”不足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8月2日在北京面对中外记者会某些西方媒体别有用心的提问时,展示出不同以往的远见卓识与“豪门气魄”(中国媒体赞语)。
还有谁比罗格更有资格评价北京奥运会?作为国际奥委会掌门人,与中国有着七年情缘的罗格一直对北京奥运会筹办进展倾注着极大关切,从场馆建设到兴奋剂问题,从空气质量到交通状况,他都曾以负责任的态度多次表达关注与赞扬。
因此,罗格2日所表现出的肯定与“杀气”当是对北京奥运筹办工作客观真实的评价,而非刻意讨好的溢美之词,更谈不上什么内幕交易。正如罗格所举的实例:每届奥运会开幕前夕都要召开一次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而北京奥运会前,这次本来应该持续一天半的执委会却提前半天结束,“这是北京奥组委出色组织工作的重要证明”。
毋庸讳言,历届奥运会都不乏批评之声,但都没有影响到其最终成功举办。中国的媒体不也曾挑过人家的毛病?既然是全人类所共享的盛会,因为确实看到问题而善意地对主办国提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与建议,有何不可?如今的北京也不例外。
对中国而言,举办奥运会是国人同胞多年夙愿。为了办好这次盛会,举国上下无不尽心竭力,海外华侨华人亦共襄盛举,这样还被人批评,任谁大抵都会觉得很委屈,难免生气。在本报看来,即使中国第一次举办如此规模的国际体育盛会,难免经验不足,加之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碰撞,各种意见和评价纷纷涌出,其实也很正常。
当然,有些误会也是因为不了解。媒体此前曾报道过这样一个笑谈:在法国,某位管理精英竟很正经地问中国同事“现在中国还吃人肉吗?”,惊得中国同事目瞪口呆。旁边一位常去中国出差的高级经理则不失时机地开玩笑:“当然啦,而且尤其喜欢吃白人的肉,你要小心啦”——到底是外国人对中国无知,还是西方某些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效应?国人同胞虽心生郁闷,但仍可理性对待。正所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北京奥运筹办过程听到的诸多声调中,亦因为这样的不了解夹杂着些对中国的偏见、歪曲、诋毁甚至敌视等杂音,而事实是对各种流言的最好回击。
譬如,由于西方媒体的大肆渲染,一些运动员怀揣口罩、手拎备用食品,以犹疑的心态来到中国,可当他们一踏进奥运村大门,就意识到应把口罩和备用食品扔了,腾出行李箱的空间来带些北京的礼物回去;那些早早排开 “长枪短炮”、等待捕捉刺耳批评与不雅细节的西方记者,因为一句“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奥运村”的感慨,也改变了态度;就连此前多次恶意抨击奥运会、歪曲中国现实的少数德国媒体,在德国运动员入住奥运村后,也不得不承认奥运村确实让各国运动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
今日之中国,已有足够的能力来举办一届成功、出色的奥运会,也有足够自信面对带着放大镜的挑剔,甚至是恶意的冷嘲热讽、指手画脚,更有足够的实力向世人展示自立、自强、团结的大国风范。毕竟,中国人把窗子打开,并非为了奥运会的一时之举。
杂音又有何妨?奥运何须“天下无声”?作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释放着一种自由、和平与包容的气息;作为国际奥委会的家长,罗格的“杀气”源自公正与权威;作为这场盛会的东道主,中国的“底气”则源自理性与自信。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