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痛恨王权腐朽和社会不公走上革命之路,怀抱信念理想南征北战而后赢得人民战争,凭借国民拥戴登上总理宝座……他,就是普拉昌达,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理,一个注定要在尼泊尔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印记的人。
2008年5月28日,尼泊尔制宪会议宣布改国体为共和制,延续了近240年的君主制寿终正寝,而尼共(毛主义)领袖普拉昌达则被誉为当之无愧的“王权终结者”。
普拉昌达原名普什帕·卡迈勒·达哈尔,幼年贫苦,成长于王权拥有绝对权力的年代。青年时期,他偶然间读到了英文版的《毛泽东语录》。
1996年,因与尼泊尔政府难以达成妥协,普拉昌达毅然发起“草鞋革命”,并正式改名为“普拉昌达”,意为“勇猛的人”。十年后,他领导下的武装控制了尼泊尔近70%的土地,并于2006年开始逐渐步入政坛主流,力推共和大业。当年6月,尼泊尔议会一致投票废除了贾南德拉国王的立法否决权;11月,尼共(毛主义)与尼政府签署了和平协议。
然而,随着废除君主制进程的启动,“七党联盟”与尼共(毛主义)产生了分歧。尼泊尔政坛派系林立,投机风习浓重。许多政治人物虽然曾与尼共(毛主义)并肩作战推翻贾南德拉政权,但他们反对的仅仅是国王的专横独行,而不是整个君主制,因为其中部分人是君主制的既得利益者。
最终,这些分歧因尼共(毛主义)崛起为第一大党而得以了断。在2008年4月的制宪会议选举中,普拉昌达领导的尼共(毛主义)高举“废君主,立共和”的大旗,击败了老牌政党尼泊尔大会党等,跃升为尼泊尔政坛的主导性力量。在强大的民意支持下,普拉昌达积极推动国体改制,并最终将沙阿王朝送上了不归路。
2008年8月15日,在尼共(联合马列)、“马迪西人民权利论坛”等党派的支持下,普拉昌达当选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理。
此时,普拉昌达接手的是一个经过十几年战争的烂摊子,国家百废待兴,政党攻讦不断……因此有人说,普拉昌达“被赋予的是一顶带刺的王冠”。不过,这位久经沙场的革命者异常沉着,上台伊始便宣布三大任务:推动和平进程;完成制宪任务;促进经济发展。
执政数月以来,普拉昌达与其他政党斗而不破,确保政局稳定;启动新宪法制定程序,推进制宪进程;通过对话将特莱地区的激进组织引入政治主流,维护国家统一;出台倾向于农村地区和卫生教育领域的发展措施,强调民生项目;出访中、印、美等国,在坚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谋求外国经济援助和投资;加强党风建设,使尼共(毛主义)由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
普拉昌达说,尼共(毛主义)的胜利是“共产主义在全球复兴的标志”,“世界将迎来新的社会主义浪潮”。但他并非教条主义者,也没有“以意识形态为纲”,这在其外交政策上体现得尤为充分。
他从不掩饰对中国的热爱,一再表示希望访问毛泽东的故乡“探寻灵感”。他一改历任尼泊尔政府首脑首访印度的先例,上任不久即来华参加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他坚定地反对“藏独”,愿意做中国的“屏障”;他善意地看待中国,称中国为“救星”。
同时,普拉昌达深知尼泊尔与印度的政治、宗教、经济联系之紧密,无法承担得罪印度的代价,因此强调“尼印关系至关重要”,应该增强互信,谋求共赢。
他灵活应对美国的敌视政策,在不满其将尼共(毛主义)列为恐怖组织的同时,也在谋求美国支持尼泊尔的经济建设。他坦然参加在纽约举行的第63届联合国大会,并与布什会谈。他说,“我们曾经拿起武器,但现在坚持民主进程。我们努力把尼泊尔建设为繁荣的国度,美国应该提供援助。”
普拉昌达审时度势,灵活务实,打开了尼泊尔的外交新局面。(楼春豪)
环球杂志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