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一条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仅500米长的小街。然而在现代社会,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条街道。这里发生的任何波动,都会被高度发达的经济网络和媒体传递到各行各业乃至世界各地。2008年,源起于华尔街的一场金融危机,让美国房产和汽车两大支柱行业为之变色,也令世界主要经济体风声鹤唳。
在美国老电影《华尔街》中,男主角查理辛在经历了华尔街金融洗礼后,想起父亲曾经告诉他的一句话:要踏踏实实工作,切实地创造财富。而在现实生活中,很显然,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并没有记住这一点。
华尔街上最出名的,莫过于美国五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在五大投行主导的近75年间,华尔街创造了美国一个又一个金融神话。
2008年初,贝尔斯登公司董事长兼CEO凯恩提出辞职。批评者认为,凯恩在信贷危机中未能果断采取措施,有“不作为”之嫌。3月14日,美联储宣布,对陷入困境的贝尔斯登提供紧急贷款。但贝尔斯登最终没能“挺”下去。两天后,在美联储极力撮合下,贝尔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楼价”卖给了摩根大通。美联储则为这笔并购案提供了大约300亿美元的担保。
而后,金融危机的蔓延速度超出了外界的预料,并在9月集中爆发。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雷曼CEO理查德·富尔德成为千夫所指。《纽约时报》文章说,从2007年夏天以来,富尔德就曾抱着和普通投资者一样的“抄底”心理,大量购进了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这使得雷曼兄弟的危机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直到2008年6月,富尔德仍然对外宣称雷曼兄弟状况良好。当富尔德在最后时刻打电话给他能想到的所有对象寻求被收购时,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没人对雷曼出手相救。
在雷曼兄弟破产的同一天,美林由于出手及时,幸运地找到了一个好买家——美国银行,而美林CEO约翰·塞恩亲手将这家有着94年历史的投资银行送进了历史。
9月21日,高盛和大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对于以牺牲更大经营自由而换来的转型,高盛CEO布兰克费恩和大摩CEO麦晋桁都认为,这有利于公司在金融市场经历巨变的情况下开拓新的机会。
至此,美国五大投行不复存在。
令人震惊的是,美国媒体报道说在过去5年间,华尔街五大投行向其CEO支付的薪酬总额超过30亿美元!这一数额为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交易金额的3倍之多。
金融危机从来就不会止步于金融业,美国的汽车业随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股价暴跌,市值极度缩水;资金紧缺,财务状况告急;高度依赖信贷支持的消费模式四面楚歌。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作为美国汽车业的三大巨头,显然无法躲过金融风暴带来的劫难,几近陷入破产境地。无奈之下,11月18日,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公司首席执行官里克·瓦格纳、艾伦·穆拉利和罗伯特·纳尔代利前往华盛顿参加国会听证,试图说服国会批准大额资金救助。经过两天的“质询”,不仅没要到援助,他们坐专机来“哭穷”的做法还遭到与会议员的痛斥。
12月4日,“三大”的首席执行官再次出发,这次他们充分吸取教训,不仅亲自驱新能源车前往,甚至连吃饭和入住酒店都精打细算,惟恐再落下什么话柄。据美国媒体报道,为求得援助,三名首席执行官有问必答,而且勇于承认错误,表现得极其谦恭,另外,他们都表示愿意接受1美元年薪。
在救市群体中,位于抗灾最前线的美国财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身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自从卸任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而担任美国财长以来,保尔森的工作步伐一直是缓慢的,甚至曾被指“处理日常经济表现平平”。但进入9月以来,他一反常态,处处采取主动,率领他的团队四处灭火。事实上,他的确像一个被临时推上火线的消防员。
保尔森在提出救市方案时,要面对的不仅是大额支出和未知结果,还有极为不利的政治环境:国会两院尽在民主党控制之下,大选前后“稳”字当头;另一方面,在他背后的,是任期只剩几个月的总统布什和史上民望最低的一届政府。
作为救市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保尔森在媒体、金融机构和国会间疲于奔命。为了尽快让7000亿救援计划通过,保尔森甚至单膝跪在众议院女议长南希·佩洛西面前,求其支持。美国国民寄希望这名“关键先生”能带领他的团队挽救摇摇欲坠的华尔街,但保尔森将自己受到的异乎寻常的关注视为“一个耻辱的经历”。他说,“看到资本市场如此脆弱,我不禁会扪心自问,我们的市场是怎样落魄到如此境地的”。
从救助贝尔斯登开始,美国舆论对用纳税人的钱救助华尔街的质疑一直不断。美国国内也一直有要求保尔森下台的呼声。对此,保尔森早有心理准备:“有谁在担任完这一职务后还能获得更好的口碑呢?”
伯南克称得上是保尔森的难兄难弟。在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光环下接任以来,他一直坚持金融自由、提倡市场调节的效用,可如今恰恰是他一直推崇的华尔街模式出现了危机,市场调节机制也失去了作用,他不得不面对这一摊子烂账。11月24日,伯南克承认,当初低估了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
环球杂志稿件,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