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会议后在曼谷举行的首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日前落下帷幕。各国代表根据“巴厘岛路线图”确定的方向,就未来一年多时间内一系列谈判的议程安排达成了协议。今年内将分别在德国、加纳和波兰举行三轮谈判。
在这几轮谈判中,有关各方将进一步讨论如何促进发达国家切实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如何通过“清洁发展机制”、碳贸易等国际市场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实现进一步减排等重要议题。
曼谷谈判达成的协议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该谈什么、先谈什么”,关系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原则和重点。目前,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不尽一致。
欧盟已就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作出承诺,提出了到2020年比1990年平均减排20%的目标。至于欧盟能否兑现这一目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欧盟内部并未就行动步骤达成一致,欧盟还面临如何在成员国之间协调、分配减排任务,以及各国政府如何与行业之间达成协议的问题。”
美国作为公约缔约方之一参加了曼谷谈判,但仍没有作出减排承诺。
多年参与气候变化谈判的中国代表高风说,过去同类谈判美国几乎不参加,这次却表现相对积极。无论是国际上还是美国国内要求美国更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政府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促使它不断作出政策调整。
日本在曼谷谈判中竭力推介所谓“行业方法”。“行业方法”的基本概念是通过评估一个国家各主要行业的减排潜力、由国家综合设定减排目标。日本认为,“行业方法”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但这遭到多数与会公约缔约方代表抵制。来自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苏伟说,日本企图用“行业方法”混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把本来应该由发达国家承担的减排义务转嫁到发展中国家身上,这种做法显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接受的,必然遭到拒绝。
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立场基本一致: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作为气候变化“肇事者”的发达国家率先减排,要求作为“受害者”的发展中国家得到发达国家充分的支持。当然,部分发展中国家从各自国情出发,也强调了一些特殊问题:最不发达国家更关心气候变化带来的气候异常对其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小岛国更关心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问题。这些特殊关切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尽管发达国家提出的建议表面上不同,但要求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甚至作出减排承诺,是包括欧盟国家、美国、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阵营的一致立场。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关气候变化问题谈判的斗争不会停止。(记者 沈敏)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