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调冻结"东突"资产背后:源于反恐需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美国高调冻结"东突"资产背后:源于反恐需要
2009年04月24日 11:51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冻结哈克财产是美国反恐战略整体调整的产物,但其实质效果仍有待观察

  阿卜杜勒·哈克(又名买买提明·买买提),这个拥有16个名字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简称“东伊运”)的头目,登上了美国财政部的制裁名单。

  4月20日,美国财政部发表声明,根据美国总统13224号行政命令,将阿卜杜勒·哈克列入金融制裁名单。负责反恐事务的副部长斯图尔特·利维表示,“美国将与全世界一道谴责这名残忍的恐怖分子,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把他孤立起来”。

  “高调”制裁源于反恐需要

  事实上,在2008年10月21日公安部通报的“东突”恐怖分子名单里,哈克就赫然排在首位。名单里指出,2003年11月,“东伊运”前头目艾山·买合苏木被击毙后,阿卜杜勒·哈克即担任新头目。他负责筹集恐怖活动经费,招募恐怖分子,发展恐怖组织。资料显示,他先后组织数十名暴力恐怖分子进行体能、军事训练,并领导恐怖组织从事各种暴力恐怖活动。

  英国媒体也曾披露,去年1月,哈克下达了“针对北京奥运会进行恐怖袭击”的指令,并于当年6月亲自发布了恐怖威胁的视频声明。他警告“准备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全体运动员和观众”,宣称“已经集中了所有的力量”,“要把2008年变成中国的哀悼年”。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认为,美国财政部对哈克的制裁“非常高调,但并不突然”。“美国通过哈克向外界发布的视频和其他证据认定,他曾有计划地在奥运期间部署对奥运相关城市发动袭击,这对作为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一员的美国也构成了威胁。”李伟说,“因此从技术角度讲,这是一起正常的制裁行为。”

  释放积极外交信号

  不过,美国在对“东突”分子的打击上并不总这么积极。以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羁押的“东突”分子为例,虽然“中等威胁和低威胁的囚犯一律送回原籍国,由原籍国依照司法程序进行处理”的原则在前,但美国却频频以“人权”问题为借口,拒绝将其引渡回中国。

  而早在2004年4月29日,美国国务院就已做出决定:禁止任何美国政府或私人机构为“东伊运”等国际恐怖组织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但时隔五年后,美国才正式将“东伊运”的恐怖头目列为金融制裁对象。对此,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反恐问题专家叶海林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技术”问题,也可能是外交上的有意安排。

  他说,近日来,随着美国反恐重心重新转移到阿富汗,美国一直在酝酿以阿富汗的周边国家为通道向美输送非战斗物资。目前,美国已就此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达成了一致。而中国作为阿富汗的重要邻国,同时又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国,美国选择在这一时期宣布对“东伊运”头目实行金融制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华释放积极信号,希望与中国在该问题上协调立场、加强合作的意图。

  叶海林认为,美国所展示的这一姿态,是中美协调分歧、深化反恐合作的一个良好“契机”,“这一信号将有助于中美在反恐合作上形成良好的氛围”。

  事实上,中亚西亚等地区恰恰是“东伊运”的据点,从2007年以来哈克就派遣了数个恐怖活动小组到这个地区,指使他们在当地筹集恐怖活动资金,购买制爆原料,计划对中国境外目标进行恐怖袭击。因此,叶海林指出,美国对阿卜杜勒·哈克实施金融制裁在某种程度上开辟了中美联合打击“东伊运”的新途径。

  程序性意义仍大于实质效果

  据英国《独立报》的消息,盘踞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东突”分子正计划在中国国庆60周年之际策划发动袭击。针对此次制裁的效果,叶海林说,切断恐怖组织或恐怖分子的资金来源是反恐活动中“最难的一个环节”,虽然美国对哈克的制裁“客观上使中美联合监管、切断‘东伊运’资金来源、开辟中美反恐合作的新‘范式’成为可能”,但由于在账户识别、协调国际金融机构立场、监管恐怖组织民间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着众多技术难题。所以,这一制裁或将“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李伟估计,阿卜杜勒·哈克在美国不会有太多的存款,美国也不是“东伊运”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这一制裁的实质性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叶海林也指出,“虽然在当前看来这一制裁不会产生显著的监管效果,但它为日后美国援引这一法律实施更大力度的监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至于美国对“东突”是否还会持双重标准,还要看下一步美国对关押在关塔那摩的那17名“东突”嫌疑犯的态度。(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虞开拓发自北京)

【编辑:吴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