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欧洲航天局曾与中国和日本合作,使两国可以利用智能1号验证各自数据接收天线的性能,并向嫦娥一号计划提供了部分技术设备
1968年,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出版了他的代表作《2001年太空探险记》,讲述了中国人探索月球的故事。当时,尽管中国已经成功发射过不少卫星,但对于绝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中国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探索月球只能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
然而,近4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嫦娥一号“奔月”,显示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巨大实力。而在嫦娥一号发射进入倒计时之际,法国中国太空问题专家菲利普•库埃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
“嫦娥”将掀探月新高潮
在法国乃至欧洲航天界,菲利普•库埃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对中国航天的发展颇有研究,经常应法国各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之邀评讲中国航天的进步,并先后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中国航天的文章和书籍。其中《中国太空人》以及《中国要月亮》等书,在法国引起很大反响。
“毛泽东早就说过中国人‘可上九天揽月’。嫦娥计划表明,中国在完全掌握发射技术、卫星技术以及载人太空飞行技术后,已经进入了太空研究的新阶段。”库埃说。
谈起嫦娥计划的意义,库埃表示,嫦娥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在此之后,“中国将完全有能力进行载人登月,把中国国旗插上月球。”这位权威专家补充说:“中国的嫦娥计划将把全世界的探月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智能1号高效低耗
1994年,欧洲航天局提出了欧洲探月四步走计划,即前期准备、月球着陆、在月球建设大型设施和在月球建设永久性居住基地。1995年,欧洲航天局确定了“智能1号”计划。2003年9月27日,智能1号顺利升空,经过将近3年的绕月飞行后,于2006年9月3日以每秒2公里的速度撞击月球,实现定点撞月。
库埃告诉记者:“智能1号让科学界第一次获得了月球表面包括钙和镁在内的一些化学元素的含量数据,第一次发现月球极地与赤道区域的不同地质构造,第一次知道在接近月球北极存在一个‘日不落’区域。”此外,智能1号验证了新型离子推进器的性能,在总行程超过1亿公里的三年“奔月”旅行中,只消耗了50升燃料,创造了太空探险的奇迹,为解决人类未来星际旅行的动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欧洲暂无新计划
智能1号的成功使欧洲人感到非常自豪。但由于财力有限,以及希望尽全力实施其火星探测计划,欧洲航天局探月计划总负责人富万先生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透露说,欧洲暂没有其他新的大型探月计划,也即暂不进入在月球建设大型设施和在月球建设永久性居住基地的阶段。
但富万强调,这并不影响欧洲航天局积极参与国际间的探月行动。如欧洲航天局曾与中国和日本合作,使两国可以利用智能1号验证各自数据接收天线的性能,并向中国嫦娥一号计划和印度的“钱德拉扬1号”计划提供部分技术设备等。目前,欧洲航天局正在考虑与俄罗斯合作,如以向俄罗斯提供某些尖端技术设备的形式,为欧洲宇航员争取搭载俄罗斯航天器前往月球的机会,或者能够与俄罗斯合作制造载人航天器等。
另据欧洲航天界一些权威专家介绍,在探月方面,中短期内欧洲航天局将着重研究月球探测器极地着陆、月球生存支持、星际间旅行宇宙飞船居住舱建设、返月飞行、宇航员长期隔绝及失重实验等。他们指出,在全球新一轮的探月热潮中,欧洲人没有理由落后,积极参与是唯一的选择。(卢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