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不是我过于自信……我没想到他们真会这样做,真敢这样做”——摘自《他信的24小时》
“我有时候想,难道这就是我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这么多事情后,得到的下场……我这么问自己的时候,会感到很难过。”简单朴素的表白,从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口中说出,似乎充满了无限的感伤。
与每次露面时都保持着招牌式的微笑相比,流亡海外的他信的内心世界却似乎一直是个谜。如今,在泰国发生军事政变近一年后,他信主动敞开心扉,在名为《他信的24小时》书中细说当年。这本刚刚面世的新书,在为期一周的第18届香港国际书展上受到了热捧,截至7月24日书展闭幕,已经售出1000余册。“势头非常看好。”当天下午,《他信的24小时》的出版商、明报出版社总编辑潘耀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对政变的一个交代”
“在泰国历史上,也许还从没有一位总理,像他这样引起争议。城市的精英批判他,乡村的农民赞美他。反对他的人,说他傲慢自大、贪污腐败、破坏民主,把国家引向一党独裁;支持他的人,说他平易近人、果敢英明、照顾穷人,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打开《他信的24小时》,《序言》中这样描述了全书的主角:充满争议的泰国前总理他信。
而从去年9•19军事政变后,他信就成了一个悲情的符号。即便他依然出手阔绰地购买了英超球队曼城,并看似风光地到各国旅行,但有家不能回的尴尬已经毋庸置疑。所以,《他信的24小时》一书出版后,不少人对他信同意出书的动机顿生疑问:是不甘寂寞地宣传自己,还出于记录历史的需要?
“他主要是个人的反思。”作为出版商,潘耀明总编辑告诉《国际先驱导报》,7月23日在香港举行的新书推介会上,他信明确表示,出这本书是“对政变的一个交代”。据介绍,该书是以他信在遭遇政变后24小时的心路历程为主线,作者对他信进行了多次采访,其中“他信自述”部分是他信对政变的思考和对执政方略的反思。
承认“有些掉以轻心”
他信在书中对政变当夜的情景作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他回忆说,去年9月18日深夜,在纽约的他就接到了妻子的电话,知道军方可能发动政变,他闻讯后非常震惊。虽然离开曼谷去联合国开会时有些不详的预感,当时还特别嘱咐下属注意军方动向,但他不大相信军方会发动政变,因为“军事政变的时代早已成过去”。
“他表示自己对形势的评估也有失误。”潘耀明表示,他信在书中承认了自己“有些掉以轻心”。但书中他信同时强调:“不是我过于自信,而是我以为一个正派的人根本不应如此行事。我没想到他们真会这样做,真敢这样做。”
告别政坛不容易
“不再要什么政治了。政治对我和我的家人来说,已经太多了。我现在已愈来愈远离政治,目前只想集中精神搞好曼城。”7月23日,他信在香港对记者再次申明他无意重返政坛。就在此前一天晚上,泰国爆发了自去年9月以来最严重的骚乱。
现在他信的资产已经被泰国方面冻结,原因是泰国资产调查委员会称其涉嫌非法购地案。而对于有消息称他信可能于8月14日返回泰国为自己辩护的说法,潘耀明则对《国际先驱导报》表示应该“暂时不会”,因为他信自己披露,即使在国外流亡期间,他仍遭到过数次袭击,“在泰国警方不能保证他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他应该不会回去。”
“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他信是否会告别政坛。”一位采访过他信的香港记者如是说。(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