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访谈对象】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任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等多个国际研究机构顾问。主要著述《美国外交思想传统与对华政策》、《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等。被誉为“钻进白宫心脏的中国行者”、“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美国观察家”。
【访谈动机】
在离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召开还有几天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可能调整人民币汇率的信号。国际舆论议论纷纷,有言此举意味着中国向G20递交了一张可以为自己加分的入场券,亦有曰中国不过是在按照自己的舞步跳舞。无论如何,其折射出的是,自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至今历经波折的中美关系的新一轮博弈。
不过,比起中美之间的一举一动在两国乃至国际上引发的深远影响而言,两国从官方、学界到民间对于彼此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却是远远不足。
“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强国的差距有多大,我想说中国对美国研究和美国对中国研究的差距,也有这么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用这样的比喻,来说明中美双方对彼此认知的差距和误区。中美彼此的认知程度,为我们观察中美关系的一波三折,提供了除国家利益之外的一个新视角。
【先驱语录】
★美国人研究中国,极为注重实地考察。我们的学者又有多少深入到美国的社区去了解美国的民情,作为第一手材料拿回来做第一手的研究?几乎是零。
★到今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是:咱们是哥们了,后边的事好说。美国人说,是不是哥们先一起干干看看,先把事做好了再说。
★在美国眼里,中国是“另类”里的老大,而不是“国际社会”里的老二。
【作者】《国际先驱导》记者 李颖 发自北京
美国重“实效”,中国讲“战略”
《国际先驱导报》:中美关系总是这么热,经常一个表态、一个举动就能引发两国乃至国际社会广泛的大讨论,但您觉得双方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足够吗?
王缉思:中美交往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非都在于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还在于双方之间的“误解”。
中美之间的误区,也可以说是自我认知同对方对自己认知之间的反差,受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将会永久存在。比如,两国公众都认为本国在道义上优于世界其他国家:美国人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符合美国利益的,就符合世界利益;中国人却认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中国最爱好和平,主持公道,在许多国际问题上没有私利,等等。
中国人通常是从美国的物质利益和强权政治的角度来解读美国的国际行为,比如发动反恐战争是为了获取石油、维护霸权,而意识形态只是一种掩饰。反过来,美国人对中国的务实精神往往难以理解。比如,一位美国教授告诉我,他看见很多中国少先队员进行集体宣誓仪式,好奇地问他们的誓词是什么。当他听说孩子们在宣誓“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一切力量”时,大吃一惊,说这些孩子长大了是要推翻资本主义、消灭私有制吗?一个要实现共产主义的中国不是永远要跟美国为敌吗?在美国社会,一提“共产党国家”,形象一定是负面的。
Q:也就是说,中国人认识美国与美国人认识我们都存在误区。那么谁的误区更多更深一些?
A: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强国的差距有多大,我想说中国对美国研究和美国对中国研究的差距,也有这么大。美国作为移民国家,有这样的一个长处:它至少可以找到几万个曾经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美国公民。但我们在中国能找出多少个在美国土生土长、对那里情况十分清楚的中国公民。
美国人研究中国,极为注重实地考察。而我们的学者又有多少深入到美国的社区去了解美国的民情,了解美国的某一个基金会,某一个公司的运作,作为第一手材料拿回来做第一手的研究?几乎没有,几乎是零。如果这样的话,就不可能认为我们的学术界是在做深入的研究。
Q:从两国的官方而言,是否也存在相互的误读或误区?
A:总的来说,经过几十年的交往,中美官方的彼此了解,比两国公众的相互认识要深入全面得多。但是两国国内政治、决策过程和环境不同,对对方意图的解读,也往往不被对方所接受。
中国人很希望双方达成一种战略上的共识,有一个定位,不能说一劳永逸,起码要把双方关系弄清楚。到今天,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是:咱们是哥们了,后边的事好说。美国人说,是不是哥们先一起干干看看,先把事做好了再说。奥巴马访华后发布的中美联合声明里,双方承诺尊重彼此对核心国家利益的关切,但何谓核心国家利益?双方的理解又各不相同。
另外,两国的外交风格和方式不同,有时也会产生不协调甚至不愉快。相对来说,美国人更喜欢直来直去,而中国人比较含蓄。美方重视对话的具体成效,就是说美国人提出的要求能不能得到满足。中方在关注交往内容的同时,很重视对方的态度、交流级别、礼宾规格、提法上的变化等等。
对彼此责任的认知错位
Q:一些人认为,奥巴马对中国从上台时比较温和到今年初的强硬态度变化,是因为中国令等待“中国负责任”的美国失望了。美国到底希望中国承担什么责任?
A:其实美国要中国承担什么样的国际责任,还是很清楚很具体的。比如希望中国在朝核、伊朗核问题上同美国合作,一起对这些国家施加压力;比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同西方合作、增加军事透明度、提高人民币汇率,等等。据美方某些人士说,今年年初中方在伊朗核问题上同美国政策不协调,是美国决定在那时宣布对台军售的一个原因。问题在于,美方要中国承担的责任,跟中方愿意而且应当承担的责任之间,差距太大了。我经常跟美国人说,你们说要我们对“国际社会”负责任,而你们所说的国际社会,其实只是西方发达国家。
Q:美国说,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说,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双方的这种相互定位是不是也有一些错位?
A:仔细研读一下美国领导人正式讲话和官方文件的原文,你不会找到“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的说法。这里恐怕是媒体报道不准确。他们向来要加上“之一”,或者说“世界上没有一对双边关系比美中关系更重要”。把这句话里的“中”,置换成“欧”或者“日”,也都没错,看对谁说了。这就是所谓外交辞令,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中国实力迅速上升,美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越来越重视中国,这是肯定无疑的。但是如果认为美国认为中国比任何别的国家都重要,就夸大其词了。
Q:这方面能否谈谈你和美国政界或学界高层接触时的第一印象?
A:说到个人接触和印象,我只讲一个体会:在跟美国人进行双边交流时,会感到他们非常重视中国,说中国的好话比过去多。但是到了西方占据话语权的多边会议场合,你会感到中国还是被看成“另类”。国内有人说,从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看,美国是“老大”,而中国已经是“老二”了。我觉得与其这样想,还不如说在美国眼里,中国是“另类”里的老大,而不是“国际社会”里的老二。对于中美关系这种不对称,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对美外交需主动也需“对口”
Q:接下来的中美关系,潜在的最大矛盾点和合作点是什么?
A:依我看,中美关系最大的潜在冲突点是海上军事碰撞。美国在中国附近海域加强军事侦察和巡逻,在两军尚未建立危机预防与管理机制的情况下,有可能突发军事冲突,进而演变为政治危机。
最大的合作机会存在于能源领域。奥巴马政府把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作为最大的经济增长点,而中国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个关键领域也是能源。把新能源作为龙头,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领域的合作。
Q:奥巴马一直想从阿富汗战争中抽身,如果抽身后,中美是否会重回“9·11”之前?即中国是否有再度成为美国第一敌人的可能性?
A:奥巴马上台后,国家安全战略有了大幅度调整,但战略重点还是大中东地区,特别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首先,美国不可能从阿富汗完全脱身,容忍塔利班卷土重来。在这方面它要寻求同中国的合作。其次,即使这一地区相对稳定,美国也不会把中国视为主要敌人,因为中国没有与美国为敌的意图,美国领导人不至于愚蠢到愿意同中国全面对抗的程度。少数美国人会炒作中国是美国主要威胁的说法,但政治主流不会接受。我在中国听到关于中国强大起来中美就会对抗的论调,比在美国听到的还多,需要想想为什么。邓小平1989年关于“中美关系终究要好起来才行”的论断,今天仍然适用。
Q:您曾谈到,中国要取得对美外交的主动,就应该更主动地设置议题,而不是一味对美国的要求说不。但问题是,如果美国不接招怎么办?
A:考虑这些问题一定要具体化。向美国的哪个部门设置议题,谁出招,谁接招?假如我们建议,“中国的有关部门应该跟美国的有关部门讨论如何解决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就等于什么也没说。这个议题肯定是我们应当设置的议题,但美方的原则是对台军售不应当跟中国事先商量或者讨价还价。不过,经过那么多年的较量,一些美国战略家和智库人士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后果,关键是我们必须找到能“接招”而又有影响力的对象去谈这个议题。另一个关键是“我们”是谁,即中方要由哪个具体单位协调牵头。如果战略规划没有落实到具体操作层次,那就谈不上美国接不接招了。
参与互动(0) | 【编辑:吴翔】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