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议会激辩袭击救援船事件 内阁部长质疑决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以议会激辩袭击救援船事件 内阁部长质疑决策
2010年06月04日 09:37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阿拉伯议员哈宁·扎阿比(右)发言时场面一度混乱。 图/人民图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日晚召开回国后首场新闻发布会,为以方袭击国际加沙援助船队的行动辩解。在以色列议会当天就袭击事件召开的辩论会上,批评和支持政府决策的议员相互交锋,言辞激烈且情绪激动,场面一度混乱。

  议员激辩会场混乱

  以色列议会2日就以军武力拦截国际加沙援助船队召开辩论会,几天前以个人身份参加援助船队的阿拉伯议员哈宁·扎阿比出席,令辩论引人关注。

  扎阿比指责袭击援助船队是“海盗般军事行动”,批评决策层指使士兵没收随行记者相机、拒绝向媒体披露遇难者照片等做法。她呼吁政府设立委员会调查这一事件,质问政府为何不接受国际社会着手独立调查的提议。

  利库德集团议员米丽·雷格夫用阿拉伯语大呼“卖国”,指责扎阿比的言行有悖以色列利益。

  多名议员加入辩论。电视台画面显示,多名议员数次面对面对峙,互相指着对方高喊,直至被旁边人员拉回座位;一名议员被推出会场。

  以军5月31日凌晨突袭试图驶入加沙地带沿海的国际援助船队,致使9名志愿者死亡、包括7名以军士兵在内的数十人受伤。这一行动在以国内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军方维护了国家利益,反对者则批评袭击船队和封锁加沙的政策违反人道主义准则。

  内阁部长质疑决策

  以总理内塔尼亚胡2日继续为以军行动和封锁加沙政策辩解。当天发布会持续数分钟,内塔尼亚胡发表声明后匆匆离去,没有回答媒体任何提问。

  他承认,以方现阶段承受巨大压力。不过,他表态,政府将继续坚持封锁,称这缘于以方民众面临来自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安全威胁。

  以军袭击援助船队后,以政府展开“危机公关”。以方官员“口径”一致:以方士兵开火系自卫,加沙没有人道主义危机,加沙援助船队早有“预谋”。

  不过,内阁内部并非没有争议,多名部长2日质疑袭击行动的决策过程。“七人内阁小组”一名成员抱怨,相关决策几乎由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巴拉克两人操办,内阁和“七人小组”从未正式讨论。另一名部长说,他当天看到媒体报道时才首次知晓这件事。

  拒绝外部介入调查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日通过一项决议,要求“用最强烈措辞”谴责以方“暴行”。人权理事会打算派遣一个独立国际调查团。

  一名消息人士披露,2日的一次会议上,安全内阁成员认为,以民众尚未提出强烈要求,现阶段没有必要让外部介入调查。

  同时,声援巴勒斯坦人的国际和平组织誓言继续向加沙地带派遣人道主义物资运输船,直至以方解除封锁。“自由加沙运动”一名发言人先前披露,一艘爱尔兰物资船正启程前往加沙,预计几天后抵达。

  消息人士披露,以政府正通过外交渠道向爱尔兰等国施压,希望经由外交努力阻止这艘物资船向加沙进发。以方评估,这艘船即使靠近加沙,由于吨位小、人员少,以方着手控制不会构成难题。

  据新华社专电 记者耿学鹏

  600多名志愿者被驱逐

  -链接

  据新华社电 以政府2日释放并驱逐被扣押的国际加沙援助船队成员,当天共有600多名志愿者被驱逐出境。

  以内政部发言人哈达德说,约500名船队成员2日晚间从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乘坐3架土耳其飞机离开。其中有380名土耳其人、30名希腊人和30名英国人,其他人来自意大利、澳大利亚、也门和美国等国。

  根据约旦和以色列先前达成的协议,以方2日上午将120余名阿拉伯国家志愿者送至约旦,这些志愿者将经由约旦返回他们的原居住国。

  法医认定志愿者遭枪杀

  据新华社电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法医认定,在以军袭击行动中,9名志愿者遭枪击死亡。

  9名死者遗体3日早些时候被运至伊斯坦布尔一家尸检机构。死者是8名土公民和土裔美国公民福坎·多安。

  法医在9名死者身上均发现中枪痕迹,认定其中一人遭近距离射杀。现年19岁的多安头部中4枪,胸部中一枪。法医说,当时具体情形要等到弹道检验后才能弄清楚。这一过程预计持续一个月。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