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一百年前的肤色歧视如今演变成“中国威胁论”的变种,在西方的煽动下,华人已成了部分国家转移矛盾的发泄孔
100多年前,西方炮制出“黄祸论”,并成为日后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借口。“上世纪末的10年中,‘黄祸’复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在《世纪末的中国形象》中这样写道。但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新世纪以来,西方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黄祸论”抹黑中国在那里的形象。
8月3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东郊的巴巴足瓦区发生了一起中国商人与当地居民群殴事件,造成至少9名中国公民受伤,5辆中国公民的汽车受损,另有多家中国商店在混乱中被砸抢。
今年5月,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斯比港的一起针对华人的抗议游行,在西方媒体“黄祸论”的推波助澜下,更引发巴新排华运动,三天内席卷全国,无数华商店铺被砸。
而据英国《经济学家》报道,类似的骚乱近几年频繁发生,如2006年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的唐人街在骚乱中遭到大规模破坏,大多数中国人被驱逐出境。赞比亚也时常出现反华情绪,主要是在中国投资比较集中的铜矿区。
西方势力暗中煽动
阿尔及利亚冲突的导火索是一名阿尔及利亚商人和一名中国商人之间的争吵。报道说,两人因停车问题而发生争吵,最终爆发双方数十人的械斗。当地人随后冲击了华人商铺。
然而,路透社、法新社等媒体却将之归因为“黄祸”,有部分西方媒体称“这是对亚洲人打一场新的解放战争”,甚至有媒体将这起群殴事件上升到“排华运动”的高度。
西方媒体表面上是在报道这起冲突事件,但是加了大量有导向的评论,在中国企业和华人问题上完全抹黑中国形象。当地华人对本报透露,在冲突爆发前,西方一些企业在与中国企业竞标当地项目中失利。刻意抹黑中国的媒体也“恰巧”是这些媒体所在的国家。
这样的伎俩在今年5月11日爆发的巴新排华骚乱中也可以看出端倪。事件源头是中资企业与当地人的一起冲突事件,但是,无论是法新社、路透社在报道时都把这定为一起严重的“排华运动”。在西方媒体的推波助澜中,这场排华运动在三天内席卷全国,造成多名华商受伤多家店铺被砸。
实际上,正是由一些西方NGO利用当地人对华人的不满,煽动组织抗议游行。据一名驻巴新工作5年的华人小吴介绍,这些西方NGO长期以来都冠冕堂皇地以“人权、保环、劳工”等名义组织当地人反对中资企业和华人。而巴新总理索马雷在公开讲话中痛批了在巴新的西方NGO组织,索马雷说:“这些NGO的领导者对巴新做了什么贡献?又缴了多少税?如果你缴了税,你就有权利抱怨并游行示威。我希望我们(对中国人)要有良好的礼仪和端正的态度。”
部分华人也应反思
不过,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虽然阿尔及利亚的骚乱仅是偶发事件,但也反映出当地居民对中国商人的不满情绪。一位在阿华人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中国商人经营手法较活,进驻阿尔及利亚会对当地商业带来一些冲击。”
在中国留学的巴新人马修很有感触地说:“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但巴新人不理解,两国都遭受西方殖民掠夺,中巴本应经济互补,而且合作是双赢的,巴新人应向中国学习,但没有人告诉巴新人为什么需要中国。”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摧毁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小规模的中国零售商往往也会挤垮当地商贩。这就容易会导致当地人对华人防范心理、甚至产生憎恨情绪。
大量中国人的涌入也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阿报纸指出,有少部分中国人不够尊重当地的风俗。也有报道总结说,华人聚居社区有时候显得与周边格格不入。在一些伊斯兰国家,就经常听到有关中国商人和工人公开饮酒及着装不检点的抱怨。
而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极少数华人与巴新当地官员、恶势力勾结在一起,大有黑白通吃之势,让当地人感到反感。
新“黄祸论”暗流涌动
过去,“黄祸论”很大程度上是西方人的想象。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公开场合提出“黄祸”这一说法,并命令宫廷画家画了一幅画,画上代表德、英、法等七个西方国家的天使欲与一条中国式的恶龙战斗。而“黄祸论”从19世纪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次变化,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说,19世纪是一个以种族为基础的世界,它以肤色为划分。二战后,“黄祸论”变成了“红祸论”。冷战后,又出现了“中国威胁论”。
如今,中国商贸在世界各地的投资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周宁认为,“当今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基本上来自于西方。这些国家大多都是殖民地,官方语言、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也受西方影响。”
对于当今第三世界的新“黄祸论”,周宁认为不是简单重复西方过去的“黄祸论”,而是有当地的现实处境,“这种自发因素是当地人无法调整经济格局,找一个怨气的发泄孔,难免会针对中国。”
西方舆论正是借助这点煽动当地人排华,周宁说,“西方的知识与权力合谋得很好,实际上是为他们腾空市场而作准备”。周宁认为,除了对发展中国家闷头投资,中国似乎要做更多的事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