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应朝鲜金日成社会主义青年同盟中央委员会的邀请,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为总团长的中国青年代表团一行100人,对朝鲜进行了为期6天的友好访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大四学生陈默,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这个活动。
去年3月,陈默作为交换生,曾前往朝鲜金亨稷师范大学交流学习一学年。“朝鲜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国家。”陈默说。
中国青年报:去年你在朝鲜生活了9个月,过得怎么样啊?
陈默:国际上有一些媒体报道说,朝鲜人都吃不饱。在我出发前,不少朋友也为我担心,但结果恰恰相反,我在朝鲜的日子过得非常舒服,不但吃得饱,还吃得很好呢。学校食堂是免费的,饭菜很丰盛。我们留学生还经常在大学附近的餐馆聚餐。
我住的留学生公寓离大学有20分钟车程,条件比我在北京的宿舍还好。在平壤,我们住的是七八个人一起的套间,每个房间住1到2人,几乎每个套间都会安排一名朝鲜大学生和我们同住,帮助我们学习朝鲜语。有个叫白明哲的男同学,对我们中国留学生非常好,我得到他许多帮助。
中国青年报:那就聊聊白明哲?
陈默:他来自朝鲜北部的一个城市,是哲学专业大四学生,今年31岁。在朝鲜,男性要有10年时间服兵役,所以很多男生读书时年龄比较大了。我曾问他什么时候考虑结婚。他说,一定要为祖国做出贡献后,才会考虑结婚。他指的就是工作之后再说。我还问过他对另一半的要求,他说,首先是要孝顺,然后是热爱祖国。
记得白明哲和我第一次见面,就对我说“你长得真像售货员”,让我好困惑。后来才知道,在朝鲜,售货员是女性最向往的一个职业,相当于我们国家的高级女白领。那里80%的售货员都是大学毕业,长得也特别俊。隔壁宿舍的朝鲜女大学生就曾对我说,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售货员。所以,白明哲说我长得像售货员,是在夸我漂亮。
平壤交警可能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交警了,清一色都是女性,个个身材高挑,相貌不凡,跟我们的空姐似的。所以,如果家里出了一个交警,那是值得整个家族自豪的事情。
中国青年报:白明哲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呢?
陈默:我问过他,他说想做图书管理员,或者到纪念馆做管理员。这应该算是朝鲜男性向往的职业吧。
我感觉朝鲜青年对学习特别严谨认真。每当我问他们一个问题,他们都会很耐心地给我讲解。他们不懂的,还会马上去翻笔记。他们的笔记,那叫一个详细、工整!朝鲜的图书不太丰富,所以他们经常是靠抄来的笔记学习。你知道吗,在朝鲜,无论是路上的行人,还是在地铁里的人,几乎是人手一本笔记,无论男女老少,都在认真学习,这一点让我万分敬佩。
中国青年报:你觉得朝鲜青年的精神状态怎么样?
陈默:你问的这个问题太好了!你知道吗,我觉得朝鲜青年的精神风貌,是他们区别于其他国家青年的最大特点。他们说话声音洪亮,铿锵有力,走起路来像飞一样,而且个个神采飞扬,感觉他们永远都充满朝气。朝鲜男青年个个身材精悍,很有力量。他们一旦遇到困难,会很主动地去解决,从不退缩。比如白明哲在学习上遇到过挫折,我问他怎么办,他毫不犹豫地说:“我不会倒下的,为了国家,我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是个有信仰的民族,他们的信仰就是为国家而努力,我想,他们正是有了这么个单纯的理想,才能时刻如此精神抖擞。
这让我想起在朝鲜时看过的一部电视剧。电视剧中,一位中年将军说:“一个真正的青年,应该睡4个小时,工作20个小时。”他身边的几个青年听后都坚定地点点头。虽然那句话,在我们看来有点夸张了,但朝鲜青年真地就是这么去努力的。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中国青年报:你的朝鲜老师如何?
陈默:哎呀,他们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表!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教我们朝鲜语发展历史的老师。他总是一丝不苟地讲解每个知识点,不会因为我们都是朝鲜语专业的优秀生而放松一点。每次下课,整个黑板都是他的板书。你知道吗,朝鲜大学老师的工资和门卫是一个水平,但他们不会因为这个降低教学水平和热情。我们中国留学生经常说:“这么优秀的老师,如果能来中国当我们的外教,那该多好啊!”
中国青年报:朝鲜青年怎么看中国?
陈默:你从他们的汉语水平就可见一斑。很多朝鲜青年都会说一点汉语,而且有些人的汉语水平让我们都惊叹。我去看过一场汉语比赛,整个过程,都令我们汗颜。坐在我旁边的一个中国学生不停地说,“他们的汉语,怎么说得比我还好啊!”真是一点都不夸张,他们的语音语调都像我们的播音员一样标准。反过来想想,我们这些朝鲜语高材生,跟他们比起来,真的差远了。
朝鲜青年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很多,不过他们一致认为,中国是他们最好的朋友,也是永远的朋友。在朝鲜,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校方和同学都像是遇到天大的事一样重视,并很快地解决我们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你将来的工作也许会经常和朝鲜人打交道,你会怎么面对他们呢?
陈默:我们中国人从来讲“礼尚往来”,朝鲜人民对我们友好、敬重,我们自然也应该尊敬他们。再说,自立自强、热爱祖国的朝鲜人,本来就值得所有人尊敬。说句心里话,我很喜欢朝鲜人,他们单纯,积极向上。这次有幸加入访问朝鲜的中国青年代表团,作为分团的翻译之一,能向中国代表团成员介绍朝鲜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我感到很自豪。(本报记者 肖舒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