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东突”暴力组织在中亚遭到围剿;对于一些披着“非暴力”外衣的组织,中亚国家则保持警惕
7月10日,当本报记者刚踏进阿拉木图“Bookmark”书店,参加一场关于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的研讨会时,就听见有人在现场发出激动得口吃的叫嚣。
定睛一看,这个“东突”的“吹鼓手”不是别人,而正是老牌“东突”分子、“世界维吾尔大会”副主席卡哈尔曼·科扎姆别尔季耶夫。按照他的说法,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只要自己认为有理由,就可以宣布独立。
尽管唾沫横飞、“声泪俱下”,这位“东突领袖”的卖力表演并没有博得同情。相反,他的一个个诸如“所有中国企业都拒绝维族雇员”、“在中国没有证件买不到火车票”等低劣谎言被现场民众和专家一一揭穿。最后,科扎姆别尔季耶夫尴尬离开会场。
种种迹象表明,在中亚,无论打着“非暴力”还是“暴力”牌子的“东突”分子,已经越来越不得人心。
暴力袭击为中亚所不容
中亚地区紧邻新疆,中亚五国均为穆斯林国家,维吾尔族居民较多,其中在哈萨克斯坦就有近30万人,这里也一度成为“东突”势力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20多个“东突”分裂组织大多数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中包括“东突厥斯坦国际委员会”、“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维吾尔斯坦解放组织”、“维吾尔跨国联盟”和“东突厥斯坦联合民族革命阵线”等。它们有的是地下组织,有的则披着“谦顺”的外衣,在中亚国家正式注册,成为合法社团。
1998年,“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成员艾斯卡尔托乎提、艾合买提、巴拉木江艾合买提等人在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实施了爆炸袭击;2000年,一个来自新疆的中国官方代表团在吉首都比什凯克市中心遭“东突”分子袭击;同一年,“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成员公然武装抢劫了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世界银行办公室,引起哈执法机关和民众的震怒。
“哈萨克斯坦决不允许‘东突’组织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1994年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至今还被“东突”分裂分子恨得直咬牙。1995年,哈总检察院重拳出击,迅速取缔了“东突厥斯坦联合民族革命阵线”和“维吾尔斯坦解放组织”,并查封了它们的非法刊物——《“东突”之声》和《维吾尔斯坦》。
“9·11”事件之后,为了掩盖“恐怖”恶名,激进“东突”组织“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和“东突民族代表大会”于2004年联合世界上20多个“东突”分裂组织,成立了所谓“非暴力”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
依托“上合”严打“东突”
1991年苏联解体,中亚地区陷入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长期压抑的宗教、民族情绪猛烈反弹。
中亚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很快认识到,一些人大肆宣扬的所谓“泛突厥主义”对于中亚各国的独立主权并非福祉。纳扎尔巴耶夫一针见血地指出,“泛突厥主义”“意味着放弃刚刚获得的独立”。
如果说中亚国家领导人对“泛突厥主义”持谨慎防范态度,那么他们对与“东突”堪称“孪生兄弟”的“乌伊运”等恐怖极端组织则是予以坚决打击。“伊扎布特”、“乌伊运”等恐怖组织利用盆地的独特优势和乌吉塔3国协调围剿中的矛盾与漏洞,对这些国家发动了数十起恐怖袭击,为中亚国家所深恶痛绝。
中亚国家情报部门掌握的资料显示,“东突”组织同“伊扎布特”、“乌伊运”等诸多恐怖组织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打击包括“东突”组织在内的“三股势力”就成了中亚国家的共同目标。
2001年6月15日,欧亚大陆的6个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在中国上海共同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当天即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2006年以来,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已向中国引渡、遣返了多名“东突”恐怖分子。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帕米尔高原到东海之滨,从白山黑水之间到彩云之南,“东突”分子的多个险恶阴谋被上合组织反恐网络及时挫败。
“打击‘东突’等‘三股势力’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最主要的任务”,吉尔吉斯斯坦外长萨尔巴耶夫上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有信心夺取这场长期战争的最终胜利”。赵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