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备扩张陷困局 军工发展落后只能狂买武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印度军备扩张陷困局 军工发展落后只能狂买武器
2010年03月17日 09:46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12日,俄罗斯总理普京结束了21个小时的对印短暂访问,带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军售大单返回了莫斯科,普京此次新德里军售之旅再次把世人的目光转向了印度庞大的军备建设。

  巨额军费狂买武器

  近几年来,印度的军购胃口越来越大。印度政府最近刚刚宣布,2010-2011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为3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3%。根据此次普京和印度签订的军购协议,双方达成了一系列武器出口合同,包括印俄联合开发第五代战机、目前装备印军的苏-30战机的现代化改造,以及俄罗斯向印度出售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改装及配套米格-29舰载战机等项目。

  对于印度的武器采购计划,美国、英国和法国等武器出口大国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美制C-17“环球霸王”战略运输机、P-8I反潜巡逻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法国“鮋鱼”级常规潜艇纷纷抢滩印度军火市场。另外,以色列、瑞典和南非等国也能在印度军购中分得一杯羹。纵览印度三军,就是集各国先进武器的“联合国军”。

  印度大量向国外购买武器,严重冲击了本国军工体系的发展。印度目前拥有50多家武器试验室和39家国营兵工厂,直属雇员超过30万,每年获得国家直接拨款都在10亿美元左右。但印度国有军工企业只能满足印军30%-35%的武器供应,而且其中许多产品都要由外国提供零件或技术支持才能生产。因为如果纯粹依靠国产装备,印度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距离必将越拉越大。印度已经陷入了一个“进口-对外依赖-再进口”的困局。

  瞄准邻国却无处发力

  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世界新军事战略的发展,印度启动了军队现代化建设,陆海空三军都制定了本军种的二十年远景规划。规划要求到2020年,印度陆军必须具备阻止潜在侵略的能力、取得战争胜利的能力、保卫国内安全的能力、远距离区域作战的能力以及维和作战能力。

  而对于花血本购买多国先进武器装备,印度军方部分官员和媒体给出的“缘由”是对付巴基斯坦和中国,也有人分析称印度希望借强大军事实力迈进大国行列。但实际情况是,印度军力虽对巴形成压倒性优势,但巴基斯坦的“沙欣”系列弹道导弹和“巴布尔”型巡航导弹已具核投送能力,两国已成“核恐怖平衡”之势,以往两国间的大规模坦克战和空战已成“昨日黄花”。

  对于国防体系完善的中国,印度则没有丝毫优势。中国军事工业可提供小到子弹,大到洲际导弹和原子弹的各种武器装备,99式坦克、歼-10战机、预警机和新式战舰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印度无法比拟的。虽然印度近期在中印边境附近增修机场,并声称要部署先进的苏-30战机和直升机,但实际情况是,自上世纪60年代后,中印边境一直很平静,两国也很难因边界问题重启战端。

  如果说印度借发展远程导弹和核武器实现加入联合国安理会等“大国夙愿”尚可理解,那么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常规武器军购则显然有些用力过猛。由此可见,印度军力建设的战略针对性十分模糊,庞大军队似乎面临一种无处发力的尴尬境地。

  印军费效能不敌中国

  对于中国和印度,西方国家向来喜欢搞对比。《彭博商业周刊》3月12日刊文以价值40亿美元的印度火炮和直升机招标流产为借口,对比中印军费开支,并认为中国军费过高,而印度购买大量武器理所当然。但实际情况是,就在印度敲定多项军购大单的同时,中国军费增长却出现了“理性下降”,中国今年的军事开支将增加7.5%。这是近20年来,中国国防预算增幅首次不到两位数。

  笔者认为,与印度相比,中国的军费开支更加理性。在军费使用方面,中国有大批老旧战机和战舰急需国产新装备“接班”,而中国军工在充足经费的支持下,研发出一批针对性强的精品装备,从整体上提升中国的“国防硬实力”;与之相比,印度花大价钱买来的先进坦克、战机年年充当“阅兵明星”,但是当面临孟买恐怖袭击时,印度军警却发现手中的老爷枪不敌恐怖分子的AK-47,而印度特种兵甚至找不到运输机赶往现场,耽误了战机。

  在“造血”能力上,中国的军费提升了国内军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中国生产的PLZ-45型自行火炮、MBT-2000型主战坦克和“枭龙”战机已颇具国际竞争力;而印度军费很大一部分用于购买外国装备和技术,制约了印度国内军工企业的发展。例如印度的LCA轻型战机项目就曾因发动机问题一再拖延,而印度与德国合作研发的“北极星”直升机也被曝出有“高原反应”,在出口厄瓜多尔后还发生坠毁事故,被厄军方威胁退货。由此可见,在军费开支和利用方面,印度显然还缺少一点中国拥有的“大国智慧”。(胡唯敏 魏东旭)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