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印度的心态可谓复杂,既有恐惧和忧虑,又有羡慕与嫉妒。其实,这种“醋意”不断的心态是历史和现实因素共同发酵的结果。印度只有客观看待中国,才能走出自己设置的陷阱,促进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成就本国的崛起。
喜欢拿自己与中国比
6月1日,印度智库南亚分析集团的萨伯哈什—卡皮拉说:“印度非常强烈地认为中国是头号威胁。”而就在一个月前,印度空军司令也发出过类似论调。这位司令当时表示,中国是比巴基斯坦更大的威胁,因为新德里对北京的作战能力知之甚少。
威胁论也“株连”到经济领域。5月15日,印度情报局和国防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反对国营电信局使用华为和中兴两家中国公司的通讯设备,并就华为参与的一项60亿美元的通讯系统网络工程招标案展开调查,无端怀疑华为和中兴有中国“军方背景”。而在今年1月,印度政府曾颁布了一项长达6个月的贸易禁令,限制进口中国制造的玩具,致使中印贸易摩擦升级。
除防范中国外,印度还喜欢与中国进行对比,似乎总想“凡中国有的,印度一定要有;中国没有的,印度也要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2006年底刚一公布载人登月计划,印度立即就表示“决不能落在中国的后面”。随后,印度宣布将在2020年之前把印度的宇航员送上月球,这样就比中国提前了4年。而当2008年11月印度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携带国旗撞击月球成功后,印度全国为之欢呼,狂喜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
醋意泛滥的多种原因
印度的这种心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中印战争的影响。尽管战争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印度人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至今还无法接受惨败的结果,认为这是印度的奇耻大辱。印度一位将军2008年曾说:“印度对中国的感情可能正如中国不能忘却日本帝国主义20世纪在东亚的历史一样……印度决不可能忘记1962年的耻辱。”
其次是中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印度1947年独立时工业实力位居世界前十,领先于当时处在内战中的中国。但中国现在的GDP总量是印度的3倍多,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倍,流入的外资是印度的10倍。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让印度心里酸溜溜的。
再次是西方国家的挑拨离间。西方国家为了制衡崛起中的中国,大肆“唱盛印度,唱衰中国”,鼓吹印度是伟大的民主国家,在许多方面具备超过中国的潜力。尽管印度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西方国家的拉拢还是产生了作用,因为印度也希望利用西方国家的“友好”来牵制中国。
最后是印度对中巴友好心存芥蒂。由于奉行“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的旧思维,印度对中国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颇有微词。印度想当然地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巴是无法与印度进行持久对抗的,因为巴根本没有能力研制核武器和先进的导弹。
印度媒体煽风点火
此外,印度媒体对中国的渲染报道也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在印度,希望了解中国的人很多,但是访问过中国的人很少。因此印度人了解中国主要是靠媒体。但到2005年以前,印度媒体常驻中国的记者只有一位,很难将中国大量的信息传回国内。为了弥补不足,印度媒体大多从西方媒体转载有关中国的信息,致使信息经常失真。
有一些印度媒体为了煽动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刻意渲染中国的威胁。久而久之,印度民众就对中国误解不断。今年4月,印度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印度斯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印10年内必有一战”的文章,认为“中国很可能在其能力范围内寻求在区域的霸权。中印之间将会有一场战争,不会是核战争,但会是一场快速的、短暂的战争,对印度构成极大威胁”。
当然,也有一些印度媒体能客观看待中国。有一些印度媒体就主张,印度记者应该坦然面对中国的发展,以平视视角看中国,以更负责的态度报道中国。
印度政府渐趋务实
总体上来看,印度政府对中国的心态与印度民众的心态基本上是一致的。印度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凝聚民心,有时会故意释放“中国威胁论”,进而出台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的政策。例如,印度在1998年核试验时,就以中国为借口。
不过,最近几年,印度政府对中国的政策逐渐趋于务实,希望能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合作。印度现任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前任财政部长)就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我对此并不嫉妒。我希望模仿中国。”(时宏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