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乌拉尔山脉东麓,伊赛特河畔。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绝不会想到100多年后,他的故乡叶卡捷琳堡——俄罗斯矿业的中心“变成了世界政治的震中”。
6月16日,占世界总人口的42%,占世界各国领土总面积的26%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的“金砖四国”(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领导人首次相聚叶卡捷琳堡,抛开西方发达国家而商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相关议题。在全球经济的寒冬里,这自然备受关注。
突破欧亚界线的聚会
从莫斯科到叶卡捷琳堡大概两个小时的飞行时间,然而为了适应时差,却仍要把手表再向前拨两个小时。而更让人惊奇的是,叶卡捷琳堡一半在亚洲,另一半则属于欧洲,亚欧分界线正好从这座城市中心穿过。
因此,叶卡捷琳堡的城市徽标是一对奇异的组合——熊和黑貂,左侧的熊象征着欧洲,而右侧的大黑貂则代表着亚洲。已突破欧亚界线而具有全球意义的“金砖四国”峰会选址于此,颇见会议东道主用心良苦。
据负责接待的俄方官员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介绍,为了保证峰会的成功举行,该市紧急筹资1000亿卢布对机场、地铁、宾馆、道路等设施进行了全面的修葺。如今,整修的痕迹也依稀可见:别林斯基大街的路面依旧散发着浓浓的沥青味,两边的草坪和花卉则是临时安置的;虽然来参加峰会的官员和记者不过三两千人,不会对城市的交通带来多大的压力,但该市政府还是将地铁线路、著名建筑物等修缮一新。
叶卡捷琳堡人“希望‘金砖峰会’能给这座美丽城市镶上金色,并借助与会的600多名各国记者的笔和镜头把她的美展现给全世界”。
在去峰会会场的途中,随处可见挂着中文和俄文的商店和旅馆,但记者已无暇光顾,因为“金砖峰会”很快就要开始了。
西方记者惊讶于“议题变化”
“对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来说,叶卡捷琳堡是个不祥的地方,不仅俄罗斯的沙皇霸权在这里终结,美国的侦察机也在这里被击落过。”一位路透社的记者会议前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不忘喃喃自语。1918年7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家人被布尔什维克党人在叶卡捷琳堡的伊巴特叶夫王宫处决,而1960年美国一架U-2高空侦察机在此被击落也曾名噪一时。
在这位记者的眼里,叶卡捷琳堡就是美元必然遭遇的“滑铁卢”。此前,西方媒体广泛预测四国将“商讨建立超主权货币取代美元是金砖峰会的主要议题”。与会西方记者也一致认为“金砖峰会是美元的死刑宣判大会”。然而,峰会期间,议题的“突变”却让记者们相当错愕。
16日上午,梅德韦杰夫总统呼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该在相互结算中增加本国货币的份额”。下午,俄总统助理阿尔卡季·德沃尔科维奇就立即出面澄清俄罗斯无意使美元暴跌,“有一种观点,一些人认为,我们现在需要货币市场的震荡。其实,没有人希望消灭美元,包括我们在内,没有人会持这种目的。”
当地时间18时30分许,会晤在典雅富丽的谢瓦斯季亚诺夫宫开始。会议由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主持,左手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右手是巴西总统卢拉,对面则是印度总理辛格。由于是闭门会议,所以媒体只能等待会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19时50分许,四位领导人走出会议室,来到众多媒体记者面前,“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金砖峰会”不但没有成为“美元终结会议”,反而安慰西方世界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美元仍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货币”。峰会仅在《联合声明》中提出了一个低层次的要求——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必须在国际金融机构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代表权,世界强烈需要一个稳定、可预测和更为多样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未终结美元也不对抗西方
尽管这份声明的被西方媒体认为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但西方世界依旧如释重负。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7日的报道认为,“金砖四国”峰会之所以放弃“创造一种新的全球货币或地区储备货币”的想法,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四国的经济实力依旧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抗衡。
文章分析指出,创设一种新国际货币必须以较高的贸易依存度为基础:“虽然四国中有些国家是大宗商品的出口国,另一些国家则是净进口国,但他们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需求各不相同。相反,俄罗斯和巴西存在资源出口竞争,而价格低廉的中国出口商品也对印度商品的销售构成威胁。”因此,组建一个共同的市场很难,建立统一的储备货币更没有多少吸引力。
西方媒体对“四国无力也无心埋葬美元体系”这个经济话题感到欣喜的同时,又开始对金砖的政治含义表现出了莫名的焦虑。《华盛顿邮报》17日的专栏文章认为四国不谈超主权货币,“这其实是四国麻痹美元的策略,瓦解美国的金融和军事霸权是这些国家始终不变的目标”。
对此,俄罗斯政治学者柯西列夫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指出,“金砖四国是一个经济联合体,甚至可以把它看作规避四国争执的预警系统或者谋求合作的搜索引擎。四国只是要求进行审慎地经济合作,而绝非追逐全球领导地位。在目前情况下对金砖四国过高的期望只会有害无益。”
谋划“后危机时代”新秩序
“谁能够告诉我,这几位领导人坐在一起,不再讨论怎么对付美元了,这个‘金砖峰会’还能再谈些什么?”16日,一名女记者在获悉四国领导人的小范围会谈也不会讨论美元问题时,情绪有些激动。
其实,此次“金砖峰会”涉及话题广泛。与会期间,四国领导人重点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进程、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重大紧迫问题交换了看法,进一步讨论了“金砖四国”未来对话与合作的前景。
虽然会议在叶卡捷琳堡夜色中悄然拉下了帷幕,但一个描述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的概念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共克时艰的国际行动。正如巴西总统卢拉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话说,“金砖四国”坐在一起开会就是历史性时刻。
“‘金砖四国’的合作应该循序渐进,重点是要‘开好头,起好步’,”其实在峰会前一天的吹风会上,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吴海龙已经点出首次峰会的价值。
根据会议后发布的《联合声明》,巴西愿于2010年承办下一次“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
“金砖四国峰会未必只是向美国发出强烈信号的临时性工具,”新加坡《联合早报》对“金砖四国”前途充满了乐观的态度,“金砖四国不仅关注克服金融危机的战略,而且谋划‘后危机时代’的世界新秩序。”
“不结盟、不排外的多边对话论坛是‘金砖四国’发展的理想形式,”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冯玉军所长指出,中国无意与美国或欧洲进行货币金融领域的任何对抗。这一看法也得到了吴海龙的印证:“金砖四国合作应该是公开透明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不搞对抗。我们对四国的合作充满信心”。(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赵程刚 记者于冬)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