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劝中国缓建航母是威胁论变调 折射无奈心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西方劝中国缓建航母是威胁论变调 折射无奈心态
2009年05月14日 13:41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西方媒体试图制造一种舆论导向,强调建造航母的困难和得不偿失,以影响中国国内的“航母观”

  “中国制造航母,是为了与美国海军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等远洋对抗。确保在日本、关岛、印尼等连成的第二岛链制海权外,谋求能与美国海军对抗的未来目标。”

  这是日本《朝日新闻》一则关于“中国航母”的报道,这样的论调,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于“中国航母”的报道,除了关于航母数量、类型、吨位、服役时间的各种“猜测”外,多为渲染和炒作“中国航母威胁论”。

  然而,随着中国建造航母可能性的增加,尤其是在中国成功举办青岛国际海上阅兵式后,西方媒体对于“中国航母”的论调,开始发生某些微妙的转变,这似乎有些出乎中国读者意料之外。

  “缓建论”是“威胁论”变调

  这种微妙转变的主要体现就是强调建造航母的困难,以及“劝告”中国不要仓促建造航母。

  据美国《防务新闻》5月4日报道,英国赫尔大学“中国军事专家”托马斯·凯恩表示,仓促上马建造任何规格的航母,都会带来巨大风险。如无法打造一个为航母提供支援的有效战斗群,无法采购该战斗群所需要的电子装备等。

  华盛顿外交事务分析学院亚太事务主管、前美国海军少将埃里克预言,使用航母是复杂并且昂贵的,中国海军在最近的未来并不会使用航母投送作战力量。“操作航母会比想像的难,并且更加昂贵。真正的实战能力需要长时间才能够获得。譬如,作战飞机批量升空执行复杂的作战任务,在防御敌人导弹袭击的同时指挥飞机在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降落。”

  折射西方的无奈心态

  从“威胁论”到“缓建论”,西方媒体的这种微妙转变,既表露出他们看到中国建造航母大势已定的无奈,同时也有其背后的“良苦用心”。

  一位军事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认为,“缓建论”与“威胁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的最终目的就是阻挡中国海军发展的步伐。西方媒体试图制造出某种舆论,影响中国国内的“航母观”,达到阻止至少延缓中国建造航母的目的。此外,另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全球经济危机,如果能“劝”中国缓建航母,那或许也会降低一些国家自身的军事预算压力。

  中国海洋步伐无法阻挡

  实际上,西方“担心”的所谓航母配套战斗群、资金等问题,只是杞人忧天。从设计、定型、生产、服役到批量建造,海军舰艇装备的建设周期往往长达十数年。比如,青岛海上阅兵式上的“中华神盾”052C 型导弹驱逐舰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海军建设发展规划的成果。

  分析人士认为,在未来10至15年内,更多适应远洋海域活动的中国海军大型舰艇,将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而大型、特大型舰船的批量建设,无疑将在拉动国内内需、增加就业、促进自主技术进步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面对西方的“捧杀”还是“棒杀”,随着国家海洋权益和海外利益的拓展,中国的海上强国之路不可阻挡。(海韬)

【编辑:李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