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接连发生爆炸袭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正当美国总统奥巴马加紧调整其反恐战略之际,这些连环爆炸似乎预示着他的新战略将会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
转移战场开局不利
奥巴马反恐新政最重要的是将反恐主战场由伊拉克转移至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然而几个月来的情况表明奥巴马“转移战场”的努力开局不利。特别是阿富汗塔利班武装人员10月28日袭击首都喀布尔的一处联合国人员住所,和同一天在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造成200多人死伤的重大爆炸袭击事件,凸显当地安全局势的恶化。
而且驻阿美军伤亡也在明显增加。7、8、9三个月连续刷新阿富汗战争8年多来单月人员死亡纪录。这使得美国民众对奥巴马将阿富汗战争称为“必打战争”的说法产生怀疑。
奥巴马从竞选时就一直认为,布什总统的反恐政策最大失误在于将与“9·11”恐怖袭击事件并无直接关系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当作主要对象,却长期忽视“基地”组织巢穴所在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造成反恐资源配置错位。为此,他上任后重申坚守布什政府与伊拉克达成的从伊全部撤军最后限期,并着手将反恐重点转移,以期实现“破坏、瓦解和击溃”藏身阿、巴边界地区的“基地”组织的目标。
奥巴马政府在资源投入上也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倾斜。他下令将驻阿兵力增加近一倍,而且驻阿美军最高司令麦克里斯特尔最近又申请增兵4万人。从明年起,美国用于阿富汗的军费开支将超过伊拉克,美国的阿富汗战争拨款累计已达2230亿美元。同时美国对阿援助开支从2003年的不到10亿美元急增至去年的93亿美元。为争取巴基斯坦支持美国的反恐,美国承诺在未来5年内向巴提供75亿美元援助,并加大向巴提供军事援助的力度,以帮助巴打击武装分子。但近来阿、巴日益严重的袭击事件,不能不使人怀疑这一做法的效果。
泥潭脱身并不轻松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10月25日发生自杀式汽车炸弹爆炸,造成至少150多人死亡、500多人受伤。这是近两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袭击事件,不仅给伊安全局势好转打上一个问号,也为美国撤军进程蒙上阴影。
分析人士认为,袭击者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混乱和恐慌,干扰原定于明年1月举行的伊议会选举,从而打乱美国的撤军安排。
对于伊拉克,奥巴马的总体思路是“泥潭脱身”,但美军要有条不紊地撤出,实施起来却不轻松。根据美伊协议,美国已在今年6月30日前从伊城镇撤出作战部队。奥巴马还宣布将在明年8月31日前从伊撤出美军所有作战部队,并重申将在2011年底前从伊撤出全部军队。
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奥迪尔诺不久前在众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说,伊拉克暴力冲突已经显著减少。今年8月暴力事件数量比前年同期减少85%,美军死亡人数同期下降79%。但他也承认,尽管伊拉克安全局势不断改善,但是否持久还有待观察,那里仍存在潜在和尚未解决的冲突根源。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弗卢努瓦不久前警告说,伊议会选举如果被推迟,将可能会影响美国的撤军计划。目前驻伊美军兵力约有11.9万人,美国的撤军计划与伊议会选举密切相关。如果选举被迫推后,美国的撤军步伐也会放缓。在美军兵力极度紧张的状况下,美军如果不能按时从伊撤军,也就无法满足驻阿指挥官的增兵要求。
武力反恐能否奏效
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接连发生爆炸袭击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采用战争和武力进行反恐能否真正奏效?
“9·11”事件后,美国向全球恐怖主义宣战,对外发动两场战争,对内加强监控拘捕。这种“以暴易暴”的战略不但未能减少恐怖主义威胁,而且也使美国付出沉重代价。奥巴马执政后确立了运用军事、外交、政治和经济等手段多管齐下的“综合反恐”方略。为改善美国反恐形象,他还放弃使用“反恐战争”一词。然而,从实际操作来看,其侧重点似乎还是使用武力手段。
尽管公众不断提出质疑,但奥巴马始终坚称阿富汗是一场必打之战。白宫发言人吉布斯表示,无论奥巴马最终如何调整反恐战略,底线是美国不会从阿撤军。而且尽管反恐重点不同,但奥巴马在阿巴边境发动空袭追杀“基地”组织成员等手段的使用上,与有“好战总统”之称的布什并无多少区别。
《洛杉矶时报》指出,近期伊拉克等地的重大袭击事件提醒人们,“外国无法用武力把和平强加给一个国家”。美国前参议员哈格尔也指出,用战争手段打击恐怖主义是用“20世纪的方法应对21世纪的现实”,难以持久。(杨晴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