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随着反政府示威活动基本停止,泰国首都曼谷历时3天的动荡和暴力冲突随之结束,泰国局势走向平静。然而,人们普遍的看法是,这种平静可能只是暂时的,由于冲突双方的政治分歧依然存在,泰国还难以摆脱政局持续动荡的局面。
三招助阿披实平息示威
迫于各方压力,泰国反独裁民主联盟(反独联)4月14日宣布结束在曼谷总理府周边的反政府示威。反独联的主要领导人威腊同时表示,他们反对现政府和争取真正民主的斗争不会结束。随后,威腊和纳塔武等人向警方自首。泰国政府动用了几十辆大巴将示威者送往全国各个方向。
总理阿披实当天下午发表电视讲话说,曼谷局势目前正在趋于正常,政府将依法公正地处理触犯法律的反政府示威者,对任何人一视同仁。
泰国刑事法院14日晚向前总理他信和13名反独联主要成员发出逮捕令,其中包括前总理府部长乍卡朴、前总理府发言人纳塔武和现任国会下议院议员乍都蓬和威腊等人。曼谷警察局当天向已经自首的威腊和纳塔武等3名反独联主要成员提出指控。
分析人士指出,泰国政府之所以能够平息这场反政府示威,大致有三方面原因。首先,阿披实政府与军方、警方达成了前所未有的一致,并且采取了协调行动。每次阿披实发表电视讲话时,军方核心成员都在场。另外,军队的行动也非常迅速,12日宣布紧急状态,13日凌晨便开始实施驱散行动,与去年“黄衫军”示威时军队按兵不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泰国政府很好地利用了媒体。总理阿披实几天来多次发表电视讲话,敦促示威者回家。政府、军方、警方的发言人也都在电视上露面,既表明了协调一致的态度,也对民众起到了安抚作用。
第三,反独联的示威活动越来越不得人心。11日,反独联示威者搅黄了原计划在帕塔亚举行的东盟与对话国领导人系列会议,泰国的国家形象受到极大伤害。而12日曼谷进入紧急状态以来,反独联示威活动的暴力倾向更加严重,放火、爆炸、械斗、攻击穆斯林居民区事件不断发生,甚至出现了枪杀2名普通民众的情况。因此,曼谷市民对军队向总理府示威点推进、清场的行动普遍表示欢迎。
泰国社会出现严重分裂
舆论指出,尽管阿披实政府大体上和平解决了这次示威,但泰国社会的固有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泰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分裂状况。
泰国目前人均GDP已达3400美元,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随着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推进,一些新兴集团大量获利并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而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则并未获得较大实际利益,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加上近年来国际油价大起大落、金融动荡等国际因素冲击,普通泰国民众的生活压力增大,物价上涨,失业率上升,工资缩水等问题相伴而生。
前总理他信执政时期,为赢得农民选票,大力推行惠农政策,却忽视城市发展,加剧了城乡二元对立和民众的不满,城市中产阶级与农村民众之间的经济矛盾短期内已经难以调和。
谈判是最好出路
面对持续了几年的政治灾难,不少泰国有识之士认为,只有双方通过和平谈判,才有可能结束矛盾和分歧。
泰国法政大学的知名法律专家巴林亚1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选择实施紧急状态法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法律途径,让政府可以直接向军方和警方下达命令,增加政府控制局势的权力。因此,我希望政府只是使用紧急状态法来控制局势,并希望尽快解除紧急状态法。”
巴林亚还说:“谈判是最好的出路。此前,泰国反独联的主要领导人采取了超出法律允许的方式,这显然过头了。至于如何解决问题,我本人希望双方能够进行对话,民主党和为泰党这两大主要执政党和反对党如果能够对话的话,还是能够找到出路的。”
泰国主要反对党为泰党发言人14日称,为泰党向政府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解除曼谷和周边地区的紧急状态,以恢复国家信心;二是召开国会上下两院紧急联席会议,共同寻求国家出路。
分析人士认为,阿披实如何平衡不同阶层的利益并弥合社会分裂,将是考验其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陆永江 张冬梅)
新闻分析 / ANALYSIS
变味民主产生 “政治集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所泰国问题学者张学刚指出,从1932年建立君主立宪制到冷战结束,泰国主要由军人与王室掌权,实行半封闭经济政策。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政治民主化,泰国走上“开放、民主、多元、现代化”的转型道路。
1992年泰国多党议会制大选之后,由于基层选民和各个政党并不成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出现贪腐严重、贿选成风的情况,使“民主”变了味。
不少泰国选民只要政客许以好处,就投其票,并不看重政策主张好坏。不少政客公开向选民许以资金或物质“奖励”,他信政府在2005年大选期间甚至将选票作为“抽奖奖券”。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各派别为达目的,不计后果,导致政坛恶斗不断。而种种观念上的差异,则导致泰国政治舞台犹如“大集市”,使得泰国政治纷争长期难平。(欣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