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6日电 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问土耳其的过程中,表达了和伊斯兰世界“永不交战”的愿望,期望双方构建“伙伴关系”。香港《大公报》16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这一宣言能否成真还有待观察。文章摘录如下:
众所周知,在中东地区的布局是历届美国政府的既有战略。这里既有美国的战略盟友以色列,更关涉美国的能源战略,也看重中东地区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地缘位置。而美国在巴以冲突上的偏颇立场,导致了伊斯兰世界对美国的怨懑,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及伊朗核危机皆是由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所引起。布什先发制人的反恐以及期望用伊拉克的民主化勾勒“大中东计划”的破产,也是因为这种矛盾的不可调和所导致。至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不过是以历史来遮蔽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现实冲突罢了。
双方积怨太深
在此现实情况下,奥巴马拥抱伊斯兰世界的愿望固然良好,但是双方的积怨太深,不可能凭借一两句善意的好话就能解决问题。众所周知,从奥巴马上台伊始,就向布什造成的“外交热点”不时释放善意信号,但收效并不明显。尤其是伊朗,其核研发立场依然如故,甚至阻断了一场“羽毛球外交”。而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武装冲突,更给奥巴马带来了麻烦。此外,在孟买恐怖袭击造成的巴以暗战中,奥巴马偏向印度的表态也让布什时代的伊斯兰反恐盟友备感受伤。就此而言,如果中东的乱局没有彻底改善,如果美国人将中东地区作为恐怖主义渊薮的立场没有发生改变,奥巴马的善意宣示没有任何意义,只能说是为了摆脱布什困境而做出的机会主义宣言,最多让伊斯兰世界对奥巴马开始“察言观色”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奥巴马对伊斯兰世界发出“永不再战”的信息不是在叙利亚,也不是在伊朗,而是在土耳其,他的善意就大打了折扣。因为土耳其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铁杆盟友,而且土耳其在传统上是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并非阿拉伯国家,多年来正忙着脱亚入欧。此外,土耳其还是美国的北约伙伴。在这样一个“准西方国家”向伊斯兰示好,不大可能从根本上取信于伊斯兰世界。也正因为如此,奥巴马期冀以语言力量化解“仇美情绪”的愿望立刻遭到挑战。
政策取向矛盾
奥巴马在外交上的一系列的怀柔政策,被《华尔街日报》评为“适度”。但是对于依然有着巨大政治影响力和政治舞台的前朝政府遗老而言,如共和党的鹰派前副总统切尼,加上众多右翼论客,近期都对奥巴马政府的对外政策提出批评。尤其是奥巴马对待伊朗和伊斯兰世界的态度,认为削弱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反恐能力”,是对基地组织的姑息养奸,甚至会造成“9.11事件”的重演。如果说奥巴马的国内“新政”能够使美国经济起死回生倒还罢了,否则美国右翼对奥巴马的反攻就会一浪高过一浪。
事实上,连奥巴马自己在反恐和对待伊斯兰问题上的政策取向也十分矛盾。他只不过是将布什时代的反恐战场从伊拉克迁移到阿富汗而已,相较于伊拉克的情势,阿富汗反恐局势更为恶劣。一方面是北约部队在此驻防多年,阿富汗的治安形势依然糟糕;另一方面,塔利班依然猖狂,基地组织的总头目拉登依然未能归案,还时不时号召伊斯兰世界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发动“圣战”。这一顽疾不除,恐怖主义的种子会在全球各地孳生。这也正是切尼们批评奥巴马的主因。更重要的是,如果奥巴马派往阿富汗的1.7万子弟兵也像在伊拉克那样时时殒命,奥巴马和布什就会成为真的“难兄难弟”。对此,奥巴马自己也认为阿富汗是个“难以撬开的坚果”,因为那里的麻烦比伊拉克还难解决。布鲁斯金学会的军事战略家欧汉伦认为:坦白讲,向阿富汗增兵,美国的确有风险。
因此,美国和伊斯兰世界能否“一笑泯恩仇”,还有待后续观察。(张敬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