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1月14日报道,希腊警方称,希腊左翼恐怖组织“革命斗争”(Revolutionary Struggle)称对最近发生在雅典的两起袭击防爆警察事件负责。这是沉寂多年的欧洲左翼恐怖组织的最新动态。综合各方面因素,欧洲左翼恐怖组织风云很难再起,这次搅进已持续一个多月的希腊骚乱,至多只有象征意义。
西方左翼恐怖组织,是指二战后出现的富于意识形态色彩,从事恐怖袭击的欧美日非法政治性组织。之所以称为左翼,是这些组织一般倾向于草根阶层,主张暴力革命,反对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帝。相对的右翼恐怖组织,往往主张法西斯主义和种族清洗。
这些组织人数有限,成员来自欧美日富裕阶层子弟,主要活跃于1960年代至1990年代,顶峰是1970年代前后约十年时间。各组织没有横向联系,单个组织本身也基本没有纵向的历史传承。比较著名的有意大利红色 旅、德国红军派、法国直接行动,日本赤军。无论组织规模还是造成的死伤,这些小组与今天的超级恐袭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
西方左翼恐怖组织有如下几个特点:与社会党、共产党等左派政党脱离,缺少社会基础,主张暴力但军事水平有限。这些左翼恐怖组织给自己打上各种红军、赤色的标记,但与共产国际、托派国际组织、劳工联盟这些当代国际工人运动组织没有任何联系,更谈不上思想理论方面的积累。
就算是左翼恐怖组织的全盛时期,也没有摆脱“十来个人,三、五条枪”的局面,主要从事的是自制炸弹袭击和特定目标绑架活动,如果没有现代传媒帮助,其影响将极其有限。这些人严格说是幼稚的反社会、反人类青年,曾有人试图将其描绘成志向远大的理想主义者,未免有失唐突。
左翼恐怖组织最著名的事件是意大利红色旅绑架该国总理莫罗,曾有研究者指绑架的策划、训练和演习与冷战时期的东欧阵营有关,这也是少有的对左翼恐怖组织背景的指控。
日本赤军恐怖分子远赴巴勒斯坦,“到反帝最前线战斗”,是左翼恐怖组织不多的国际行动。1972年,日本赤军疯狂袭击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的旅客,其代表人物重信房子的丈夫奥平冈士等在被军警包围时,手握炸弹自杀以毁灭指纹。当年许多出生的阿拉伯男孩儿被以他的名字命名。
重信房子后来长期在世界各地进行地下活动,与一名巴勒斯坦战士结婚,所生混血女儿现已成年并获日本国籍,近年奔走日本为其母辩护,倍受媒体关注,俨然新一代左倾活动家。
冈本公三是在以色列机场袭击案中惟一被活捉的日本赤军,以色列将其关押多年狱中痴呆。此人成了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历次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公开或密秘谈判,要求释放人员名单的第一名始终是冈本公三,并最终争取他以战俘身份获释。2000年代,后冷战背景阿拉伯各国不能再庇护左翼恐怖分子,残存中东的赤军被驱逐回日本获刑。四百万人口的黎巴嫩居然有百名律师自愿为冈本公三免费辩护,使他最终获黎政治庇护。目前一批阿拉伯和日本志愿者照顾着冈本公三的生活,他还受到纪录片制作人、学者和记者的关注。
2000年代,日本赤军首领重信房子被捕,并在狱中宣布解散赤军,此事新闻效应至今未完。如果不是希腊又出现了左翼恐怖组织,日本赤军的历史性解散极可能是发达国家左翼恐怖组织的最后终结。
顺便说一下,西方左翼恐怖组织人士落网后,在狱中宣布解散组织,并在长期坐牢中著书立说是常见现象。
希腊左翼恐怖组织活动,是近年少见的类似行为。今年1月5日凌晨,一名男子手持来福枪和手枪对雅典防暴警察进行扫射,造成一名警察严重受伤。去年12月23日,有人向一辆防暴警车开枪射击,子弹击中了汽车的引擎,一个轮胎也被打爆,但车内23名警员均未中弹。近日,“革命斗争”向媒体发出声明,称这两起事件是自己所为。
希腊原有的左翼恐怖组织叫“11月17日”,成立于1975年,名称源于1973年11月17日希腊学生反对军事独裁统治的起义。该组织对21起暗杀负责,共导致希腊、美、英和土耳其等国的外交、情报人员23人丧生。2002年该组织被警方彻底摧毁,2003 年“11月17日”首领因谋杀罪被判终身监禁。
“革命斗争”出道比较晚,引起人们注意是2000年以后,2007年才进入欧盟认定的恐怖组织名单。该组织宣布对下列事件负责:2004年奥运会开幕前100天之际爆炸雅典警察局;2005年国民经济和财政部爆炸事件,导致2人受伤;2006年5月试图暗杀希腊文化部长;2007年火箭弹袭击美驻希腊使馆。该组织反对希腊政府支持美国“反恐”战争,抗议美帝行为。
希腊的“革命斗争”,并没有摆脱前述各国左翼恐怖组织的模式:小规模袭击,事后声明承担责任,追求新闻效应,渴望政治立场引起社会注意。新一代超级恐袭与这种模式完全相反:尽量扩大袭击规模,不留任何蛛丝马迹,被查获后也坚决否认做案,没有明确的政治要求。
世界各国出现的左翼恐怖组织,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更多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方国家青年在物质生活丰富后的思想探索,其行为的反社会、反人类特征决定了其恐怖行为的定性。今天历史环境已经变迁,左翼活动本身性质发生变化,左翼恐怖组织必然消散。希腊的“革命斗争”虽然注入了诸如反对“反恐战争”这样的时代因素,仍然摆脱不了历史余声的客观现实。(李牧)
(本文有关日本赤军的叙述,转引自日本华人作家俞天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