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从4月16日到26日,短短的10天却是如此漫长。位于美国布莱克斯堡小镇上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正从惨烈的阵痛中渐渐醒来。但是,枪支交易依然猖狂
重返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亲历劫难后的第一课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青帝发自布莱克斯堡 4月23日,又是一个忙碌的星期一,只是空气中似乎流动着一种不寻常的平静。一大早我就提着画具来到教室,今天我们要上的第一课是绘画。同学洛伦正在十指翻飞地打着毛线,我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她扬起头微笑时,两腮的泪痕清晰可见。
对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师生们来说,这一天和以往任何一个星期一都很不同,因为这是4月16日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后学校复课的第一天。就在上周的此时此地,我们全班同学正被困在教室里,浑身颤抖着联络远方的家人,对于即将震惊世界的惨剧还几乎一无所知。今天,我们又回到了这里,33个同学和师长却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心情之复杂难以形容。
泪水与歌声随行
卡罗尔老师似乎在努力保持着镇定,但一开口却先哽咽了:“倾诉是疗伤的开始,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吧!”洛伦刚说了一句“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便再也说不下去了,泪水再次无声地落下,卡罗尔老师紧紧地拥抱着她,一些同学开始失声哭泣。
“过去一周我感到悲伤的同时,也感到很愤怒。这样的暴力事件是完全没有理性的,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也无法控制,这种无力感将长久地伴随着我们。”帕特里克同学的发言,说出了很多同学的心声。
“虽然我并不直接认识死难者,但我和所有在这个校园里的人一样深受刺激。这场悲剧让我们团结在了一起。”威尔的发言于我心有戚戚。虽然我身为外国人,但这次惨剧中一些师生的表现却让我深深为我们学校自豪。
卡罗尔老师说:“也许1个月后,也许6年以后,当我们再回首,仍然会潸然泪下,但现在,让我们继续作画吧。”她安排好了模特,拿出了一把木吉他,在我们画笔的刷刷声中自弹自唱起来:“我祈祷,让孩子们平静地睡去;我祈祷,让他们一路顺风……”
据我了解,在这复课第一天里,学校里的每堂课都用了至少15分钟安抚学生,剩下的时间才讲课。校方指出,老师可用适当时间讨论此事,但同时也要保证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回到学业上来,以便使学生们恢复到正常的精神状态、减轻枪击案的影响。
黄丝带和铁丝网并存
是的,我们的生活不应该被这次惨剧彻底摧毁。照常上课,勇敢地面对悲伤,正是一种应有的态度。
让人欣慰的是,学校对大家的惶恐和悲伤表现出最大程度的理解,允许学生即使不参加4月16日以后的考试或递交作业,仍然可以根据过往的表现拿到成绩,毕业典礼仍照常举行。一些网站、电话热线和大量的志愿者,纷纷投入到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行列中。
尽管诺里斯大楼仍然被黄丝带和铁丝网封锁着(这个学期都将封闭),州警的大摩托车也不时在校内疾驰穿梭,但整个学校的秩序看上去显得井井有条,正在重新恢复忙碌和生机。
就在学校以各种形式安抚学生的同时,弗吉尼亚州长凯恩宣布,4月23日为全州哀悼日。这一天,全国各地各所大学也举行了不同的悼念活动,鲜花和签名横幅源源不断地寄来。
哀悼和谅解同在
4月23日7点15分,在上周第一次枪击案发生的学生宿舍楼外,人们自发聚集在一起,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小铜铃声,默默地为两位死难者哀悼。来自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的鼓乐队在1分钟的默哀后敲起了小鼓,安抚着也激励着人们从悲伤中坚强地站起来。
9点45分,在学校大操场上,面对着发生第二次枪案的诺里斯大楼,数千人聚集在一起,随着教堂响起的钟声,32个象征着逝去灵魂的白气球在大楼前缓缓升起,在碧蓝的天空中越飞越高……
在学校主楼布偌斯楼前,象征着死难者的小石头如一个个小墓碑摆放成一圈。让人惊讶的是,凶手赵承熙也有一个小墓碑,4月22日,许多人在石头前停留良久。虽然翌日该石头便不翼而飞,但宽恕他的卡片依然在风中摇曳,其中一张写道:“赵,你让世界哭泣,也让我们更坚强!”旁边的另一个小纸条上则写着:“我们原谅你。”
中国留美女博士:我不是英雄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青帝发自布莱克斯堡 “学生们的情绪都很稳定。”当地时间4月23日晚,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的程海燕,言语中透露着镇定与平和。当天上午,程海燕与事发时在诺里斯大楼205室上课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了默哀仪式,并在留言板上集体签下了“诺里斯大楼205室”的名字,“除此之外,我没有新的故事想说了。”
这位“没有新故事”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中国女博士,在一周前的校园枪击事件中因为勇敢和坚强,其事迹被中美媒体广为传播。
率学生堵住凶手进攻
4月16日上午9时许,程海燕来到了诺里斯大楼,她要替外出开会的教授代一节课。这本是平淡无奇的一天,因此当课程进行过半,外边传来“砰砰”巨响时,程海燕和学生们谁也没当回事,“还以为是建筑工程的噪音”。可过了不到10秒,奇怪的声音再次响起,她和一位坐在门边的女学生一起把头探出门外张望。
就是这短短的一瞬,程海燕看到了恐怖的一幕:一个亚裔面孔的男子正从前方一个教室里走出来,他头戴鸭舌帽,身穿黑色上衣,手上居然拿着一把黑色的手枪!
程海燕和女学生迅速缩回了教室,与此同时,那名男子开始朝她们开枪,就在关门的一霎那,子弹呼啸而过,几乎把程海燕的耳朵都震聋了。学生们见状,马上搬桌子把门堵住。在楼道里继续开枪的凶手很快到了教室门口,推门几次都没有成功,便疯狂地对着门连射数发子弹,幸亏堵门的学生都趴在地上,没人受伤。稍后,枪手进入对面教室继续射击,几声巨响过后,突然一切都静了下来。
后来,等到特种警察闯进教室,命令所有人都举起手来,程海燕和学生一起跟在一个警察后面跑出了大楼,此时,诺里斯大楼已是血流成河……
“我只是个幸存者”
程海燕这段惊心动魄的亲身经历马上得到了各方关注,中美媒体对她进行了密集采访,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也都盛赞她的勇气,称她为“女英雄”。然而,程海燕对此却异常谦虚和清醒。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个幸存者。”在一封致中国留学生的公开信中,程海燕表示,对此事的报道,应该集中在遇难者身上,“请你们理解,我只想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经过这么可怕的事件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和积极地面对今后的生活!”
危机关头,程海燕一直没有落泪,但在枪击惨案后,她却被一件小事深深打动:事发后不久,程海燕看到一个美国女孩在马路边向每一个路人、汽车挥手微笑,她身后是一个牌子,写着:“需要诉说吗?我会倾听!拥抱免费!”
那一刻,坚强的程海燕不禁泪如雨下。
买枪仍像买牛奶一样容易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潘云召 特约撰稿青帝发自华盛顿、布莱克斯堡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已过去10天,但这起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校园惨案,似乎并没有使美国枪支管理制度有任何收紧的迹象。
卖枪者固守一套“逻辑”
已经70岁的劳伦斯·德赖班克早年曾在华盛顿地区交通管理局工作,从事枪支买卖只是他收藏枪支爱好过程中的副产品。
对于枪击案后严格枪支管理的呼声,德赖班克明确表示反对,理由之一是美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容侵犯”。
“枪支本身不会杀人,只有人才会杀人。”从事枪支买卖已有十多年历史的德赖班克对《国际先驱导报》表示,“每个人为了自卫都应持枪。如果有人闯入家中,威胁家人安全时,没有枪就只能与歹徒赤手搏斗,很可能会造成亲人受伤。”
在超市就可买到枪
有人形容在美国买枪如买牛奶一样容易。这话或许有些夸张,但在美国很容易获得枪支却是一个事实。只要具有美国公民身份或永久居留权,任何人都可以买枪,包括手枪、步枪、猎枪,甚至还包括冲锋枪和机枪。
根据规定,网上是不准许武器交易的,但一些网上聊天室的黑市交易却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渠道”,在那里花几百美元买到半自动武器是很容易的事。
而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出售的是用于打猎的猎枪和气枪,同时也出售各种子弹和配件,和渔具等放在一个柜台。当然,枪支弹药也并不像超市里其他商品那样由顾客随意去取,而是放在上了锁的柜子里,由专人看管。
多数人不支持禁枪
美国对三种商品实行国家管制:烟草、酒类和枪支。因此大杀伤力的枪支只能在专门的武器店购买,而且要经过必要的审批。
尽管如此,“从我手里买枪,速度最快的只需15分钟就可以办完所有手续。”德赖班克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即使交易过程中州警察局通知推迟答复,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很少有购枪申请不被批准的情况。
据《纽约时报》报道,尽管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使枪支管理问题再次引起各界关注,但这一事件促使美国出台禁枪或限制枪支权利法律的可能性并不大。甚至因为人人自危,不少人反而更坚定了应该买枪自保的想法。
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所不久前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3%的受访者称家里至少有一支枪。目前只有47%的受访者希望加强枪支管理,希望维持现状或放松枪支管理的人数比率却达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