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澳总理称MH370水下最佳搜索线索即将失效

2014年04月17日 08: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澳大利亚海军“海洋之盾”号上的水下自动潜航器被投入印度洋南部海域中,参加马航的搜救工作。  

  中新网4月17日电 据《华尔街日报》17日报道,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Tony Abbott)表示,水下搜索马航MH370航班的最佳线索将在大约一周后失效。在印度洋海底寻找飞机残骸的工作之前因技术问题受阻,目前搜寻人员正在努力克服困难。

  阿博特表示,如果无人潜航器无法确认370航班残骸的位置,搜寻部门将重新考虑对策。无人潜航器正在一片狭窄的海域进行搜寻,本月早些时候,搜寻人员在这片海域探测到最强的电子信号,之前还捕捉到一连串与马航失联客机黑匣子特征相一致的数据连接请求。

  阿博特表示,搜寻工作将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结束。他说,如果找不到飞机残骸,搜寻队伍将停下来,重新编组,并考虑新的对策。

  澳大利亚有关部门多次警告称,飞机残骸的水下搜寻是长期和艰难的任务,官员们称,在探测到脉冲信号的广大区域进行海底搜寻可能需要数周时间。对于印度洋海底情况,人类知之甚少。海底厚重的淤泥可能将飞机残骸和黑匣子掩藏起来,强大的洋流可能减慢“蓝鳍-21”(Bluefin-21)潜水器的行进速度。

  阿博特表示,澳大利亚肯定会尽力而为,解开谜团。如果当前的搜寻行动没有结果,也不会放弃,只是要进入一个不同的阶段。

  阿博特重申,相信搜寻人员对MH370航班的搜索方向是正确的,依据是澳大利亚海军舰船“海盾”号(Ocean Shield)拖曳设备在4月5日和4月8日(黑匣子30天左右的电量即将耗尽的时间前后)探测到的电子信号,其中时间最长的信号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在一次采访中表示,针对漂流碎片的空中和海上搜索已接近尾声,最终决定将参考军队高层和负责搜索任务的官员的意见。

  约翰斯顿说,情况显然越来越不乐观。他说,碎片可能已经被风吹散或沉没了。

  停止空中搜索意味着各国可以对截至目前的搜寻成本进行统计。官员们拒绝透露每个国家在派出船只、飞机和军事人员协助澳大利亚搜索马航客机的过程中投入了多少资金。负责协调搜寻行动的澳大利亚空军上将休斯顿此前表示,参与搜索行动的每个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

  如果蓝鳍-21(Bluefin-21)水下搜索器没有任何发现,有几个方案可以选择。一,可以在首次探测到据信是黑匣子信号的狭小范围内展开第二轮水下搜寻。二,可以将搜寻范围扩大至500平方英里(1295平方公里)、即之前四次探测到一系列数据连接请求的区域内。美国海军指挥人员之前表示,在这个范围内进行搜索可能需要六至八周时间。

  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局长多兰(Martin Dolan)表示,稍后的阶段可能涉及沿着一个宽阔的弧形海域进行搜寻,该区域是根据370航班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 PLC)一个卫星之间的局部数字“握手”推测出来的。从搜寻地图看,这块海区的长度超过370英里(约合596公里),宽30英里(约合48公里)。

  随着370航班搜寻工作的重点转到水下,相关部门越来越依赖私人承包商。总部位于美国的技术公司Phoenix International Holdings Inc已与美国海军签订了提供水下探测设备的合同,包括“黑匣子”定位器和“蓝鳍-21”(Bluefin-21)。

  由于搜索部门不能确定水下深度,其他组织已准备提供潜水深度超过“蓝鳍-21”的设备。总部位于美国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特别项目主管加洛表示,如果有必要,两台Remus 6000潜水设备可能会被空运至澳大利亚珀斯。这两台潜水器的每日运行成本总计2万美元。这些潜水设备曾在2011年被用于寻找法国航空公司447航班的黑匣子。

  担任澳大利亚飞行事故最高调查官的多兰表示,动用私人设备进行的长时间水下搜寻和打捞可能耗资2.5亿澳元(约合2.34亿美元)。约翰斯顿也表示,此次水下搜寻可能最终主要靠私人公司进行。但他拒绝预测可能由此产生的成本。

  约翰斯顿称,如果我们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最终很可能会站出来一家民间承包商收拾残局。他还表示,关于向负责搜寻和打捞的承包商付费的问题,很可能需要在马来西亚(飞机所属国家)、美国(制造该飞机的国家)和中国(机上多数乘客所属国家)之间进行谈判。

【编辑:程兰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